[ 我國債券和股票市場規(guī)模全球第二,超過160萬億元,都已納入多個主流國際指數(shù)。國際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已達到6.4萬億元,并以年均超過20%的速度增長。 ]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全球經濟金融格局加快調整變革,但疫情并未影響中國金融對外開放既定進程,金融開放繼續(xù)行穩(wěn)致遠。
6月18日,在2020年第十二屆陸家嘴(600663,股吧)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表示,支持上海建設以人民幣金融資產為基礎的金融中心,支持上海率先實現(xiàn)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加快推進更高水平的在岸市場開放。
潘功勝稱,已在上海實施高水平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開放政策,在外債融資、資產跨境轉讓、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創(chuàng)新試點。下一步,將加快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jiān)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健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審查機制,做到對外開放和風險防控一體推進。
潘功勝還表示,將研究推出新開放舉措,助推上海發(fā)展成為全球重要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市場。并支持上海在金融法律和規(guī)則體系方面,更多地先行先試。
積極擴大在岸市場對外開放
今年以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管理正式取消,監(jiān)管層多次釋放信號,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程度,為更多長期資金持續(xù)入市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取消QFII、RQFII額度管理,有助于擴大在岸市場對外開放!迸斯俦硎荆乱徊,將繼續(xù)支持上海優(yōu)化多渠道開放布局,同時順應市場需求,積極擴大在岸市場的對外開放。
潘功勝介紹,我國金融市場采取漸進式、管道式的開放模式,目前開放渠道主要有三類:一是境內外市場互聯(lián)互通,如滬深港通、債券通、滬倫通等,國際投資者通過離岸市場投資境內市場;二是境外投資者直接入市,如QFII、RQFII,以及境外投資者直接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等;三是境外機構在我國設立商業(yè)存在,直接在境內展業(yè)。
“多渠道并存的開放模式互為補充,較好地滿足了境外投資者需求!闭搲,潘功勝指出,互聯(lián)互通渠道目前在開放格局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股票方面,滬深港通渠道下,境外投資者持有股票市值占境外投資者持有總市值的65%;債券方面,債券通渠道下,參與機構數(shù)量和日均交易量均超過直接入市渠道。
潘功勝認為,隨著人民幣金融資產吸引力的日益增強,以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日趨成熟,加快推動在岸市場開放,將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資源配置效率和輻射效應。
實際上,上海始終處于金融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具體來看,境內外市場互聯(lián)互通方面,“債券通”、“滬港通”、“滬倫通”等均通過上海聯(lián)結;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上海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占全國的比重已經超過50%;在滬世界500強企業(yè)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已超過外匯結算量,人民幣成為在滬跨國企業(yè)的首選跨境結算幣種。
與此同時,結合上海自貿區(qū)、臨港新片區(qū)、上?苿(chuàng)中心等國家戰(zhàn)略落地實施,央行、外匯局已在上海實施了高水平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開放政策,并在外債融資、資產跨境轉讓、跨境人民幣業(yè)務辦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試點,有效提升了上海資本項目開放水平。
潘功勝指出,下一步,央行、外匯局將繼續(xù)支持上海率先實現(xiàn)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對外開放!巴瑫r,我們也將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jiān)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健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審查機制,做到對外開放和風險防控一體推進。”
建設以人民幣金融資產為基礎的金融中心
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實力持續(xù)增強,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計價、交易、儲備貨幣的地位不斷提升,全球范圍配置人民幣資產的需求迅速增加,金融中心的國際輻射效應不斷增強。
不過,疫情的發(fā)生也給上海建設更具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如何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再上新臺階?
論壇上,潘功勝強調,堅持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競爭中的基本定位,建設以人民幣金融資產為基礎的金融中心。
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債券和股票市場規(guī)模全球第二,超過160萬億元,都已納入多個主流國際指數(shù)。國際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已達到6.4萬億元,并以年均超過20%的速度增長。
潘功勝表示,下一步,央行、外匯局將支持上海發(fā)揮人民幣資產發(fā)行和交易中心的獨特優(yōu)勢,創(chuàng)新豐富人民幣金融產品,拓展人民幣金融市場深度、廣度,滿足全球各類投資者的投融資需求。
提高國際影響力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指出,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圍內推進金融對外開放,提高金融中心國際影響力,集聚和發(fā)展一批具有重要市場影響力的資產管理機構,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
近年來,上海已聚集了比較健全的金融機構體系,國際化程度穩(wěn)步提高。目前在滬各類持牌金融機構超過1600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占比超過30%,外資法人銀行、保險、合資證券、合資基金管理等機構數(shù)量均占全國半數(shù)以上。特別是,國際性、總部型、功能性金融機構不斷涌現(xiàn)。
潘功勝表示,接下來將繼續(xù)推動上海成為金融機構,尤其是財富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機構的集聚地!巴苿勇鋵嵑靡殉雠_的各項開放政策,研究推出新的開放舉措,繼續(xù)支持上海吸引更多全球一流機構落戶,助推上海發(fā)展成為全球重要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輪金融開放力度超越以往,也對監(jiān)管提出新的要求。
潘功勝稱,我國市場制度在是否允許證券名義持有和多級托管、結算交收方式、信息披露、會計準則等方面與國際規(guī)則存在差異。結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實際需要,下一步,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將推動相關部門,支持上海在金融法律和規(guī)則體系方面,更多地先行先試,加快高質量金融法律的供給,加快與國際接軌,形成高質量的金融營商環(huán)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