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葛怡婷
[ 盡管票房大盤正以微弱的趨勢遞增,但期待中的報復性觀影消費行為并未真正到來。不少人將希望寄托于即將上映的國產大片《八佰》,假如《八佰》能夠如愿救市,將有可能推動《信條》和《花木蘭》在中國院線市場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 ]
5個月前在洛杉磯杜比劇院參加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首映禮的人們,可能成為最后一批有幸在大銀幕上觀看《花木蘭》的美國觀眾。
經歷了數月與疫情的漫長抗爭之后,一切令人震驚的舉措都開始變得合理。迪士尼的《花木蘭》和華納的《信條》選擇了反常規(guī)的發(fā)行模式,他們的決定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方向:相信影院還是相信流媒體。
這兩部成本均超過2億美元的巨制,均是本年度備受矚目的好萊塢大片,它們的營收表現對制片方和出品方而言至關重要;谝咔樵诿绹]有得到遏制、感染人數持續(xù)攀升的現實,經歷三度撤檔、改期之后,在這個夏天結束之前,《信條》和《花木蘭》不得不做出抉擇:定檔9月的第一個周末即美國勞動節(jié)周末,這在過去被認為是疲軟檔期。
《信條》將首先在英國、法國等70個國家和地區(qū)于8月26日左右上映,接著9月3日在美國部分城市上映并在隨后幾周逐漸擴大放映范圍,中國內地則定檔9月4日。
《花木蘭》將于9月4日上線Disney+,定價為29.99美元。在沒有開啟Disney+服務的國家和地區(qū)將保留在院線上映的可能,中國內地已確認引進,目前尚未公布檔期。
在全球電影市場處于波動的情況下,《花木蘭》或者《信條》的選擇都可被視為一種冒險。
特殊的發(fā)行方式
盡管迪士尼CEO鮑勃·查佩克強調,《花木蘭》的發(fā)行策略獨一無二,并不意味他們正在建立一種新的商業(yè)窗口模式。線上點播《花木蘭》的價格不菲,在6.99美元月租費基礎上還要付費29.99美元,幾乎是院線電影票價的兩倍。
不過,《花木蘭》的線上盈利將歸屬迪士尼,不需要與院線分賬。截至目前,Disney+的付費用戶數量已經達到6050萬人。迪士尼當然希望《花木蘭》會吸引新的Disney+用戶,但沒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愿意訂閱這項流媒體服務,只是再為一部電影支付更多的錢。
一份迪士尼發(fā)給英國院線的信件中提到,考慮到疫情影響,產業(yè)鏈各個環(huán)節(jié)遭到破壞,《花木蘭》不得不多次延期之后,針對這一市場環(huán)境采取特定發(fā)行方式。
這項舉措意料之中招致院線行業(yè)不滿。
英國電影協會首席執(zhí)行官菲爾·克拉普表示,在英國各地院線重新開放的時候,這一決定令人失望和困惑,在數月戶外娛樂活動受到限制之后,去影院看一場合家歡影片將會成為許多人的選擇,觀眾和電影院都需要大量新電影。
在英國烏克菲爾德經營一家獨立電影院的凱文·馬克威克說,迪士尼的決定將令他無家可歸。他無法理解,為什么不能同時進行視頻點播和院線放映。對于院線經理而言,他們擔憂的是迪士尼從此不再需要電影院,那對于所有院線從業(yè)者而言都是災難。
不過,《花木蘭》的上線與環(huán)球影業(yè)將《1/2的魔法》上線流媒體平臺時引發(fā)的集體抵制不同。迪士尼的這一舉動得到了部分傳統院線的理解甚至支持,比如美國最大的連鎖院線之一AMC。最新季報顯示,AMC第二季度凈虧損5.6億美元。AMC首席執(zhí)行官亞當·阿倫稱,這是AMC成立百年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就在《花木蘭》宣布上線Disney+的一周前,AMC宣布與環(huán)球影業(yè)達成一項協議:窗口期縮短至17天,AMC將可以與環(huán)球影業(yè)分享一部分線上視頻點播收益。這意味著,窗口期進一步縮短的代價是,傳統院線可從流媒體收入中分一杯羹。
盡管這項協議遭到院線行業(yè)質疑,但阿倫表示,他們不會簽訂任何不利于院線發(fā)展的協議,這個決定經過了建模研究和討論爭辯,來確保它是正確的、前瞻的。阿倫希望,迪士尼也能考慮與環(huán)球影業(yè)類似的協議,“就像AMC一樣,迪士尼也面臨巨大壓力,在某些時候,他們必須通過電影產品實現盈利”。
中國市場成關鍵
2020財年第三季度,迪士尼營收同比下降42%,凈虧損47.18億美元。作為傳統院線的堅定盟友,迪士尼不得不調整策略,將重心轉移至線上。不過,迪士尼未來的計劃恐怕將取決于此次《花木蘭》的視頻點播的最終成績。
按照此前票房分析師杰夫·博克測算,如果沒有疫情,《花木蘭》在美國可能獲得至少2.1億美元的票房,全球范圍內有望獲得7.5億美元票房,凈利潤為3.75億美元。眼下全球電影市場被疫情陰影籠罩,這一愿景將成為泡影。
博克認為,假如《花木蘭》堅持在美國院線上映,將會是一場災難,對于迪士尼影片這種家庭娛樂向的內容,視頻點播是吸引特定觀眾的最佳方式。
假如《花木蘭》能夠通過視頻點播獲得同樣的收益,即吸引超過1250萬用戶付費點播,那便是創(chuàng)造歷史,并為其他同等體量的大片提供可以借鑒的路徑。但此時此刻,誰也無法預測結局。
阿倫對華納堅持在院線放映《信條》表示贊賞,并稱這對院線行業(yè)而言是一項英勇壯舉。他相信影院將永遠不會消失,“在40英尺的銀幕上看電影總是比在40英寸的屏幕上有更多優(yōu)勢”。
華納傳媒首席執(zhí)行官賈森·基拉爾表示:“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回到體育館、回到電影院、回到餐廳,我們是不會屈服于疫情的。但是疫情的確加速了行業(yè)的變化!痘咎m》此舉是非常務實的決定,而《信條》的決策是出于影片本身的判斷,我們很高興和諾蘭合作,我們也將繼續(xù)相信影院業(yè)務。”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是院線電影的堅定擁護者,自始至終堅持《信條》在院線首映,并不遺余力地呼吁觀眾支持影院。
在中國,諾蘭正在顯示強勁的票房號召力!侗I夢空間》在2010年收獲4.6億元票房,并將于8月28日重映。《星際穿越》在重映9天之后,票房累計突破8.4億并超過《1917》等新片占據單日票房榜單首位。
中國市場的表現對《信條》而言至關重要。作為疫情首先趨于平穩(wěn)并常態(tài)化防控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好萊塢對中國觀眾寄予厚望。
盡管票房大盤正以微弱的趨勢遞增,但期待中的報復性觀影消費行為并未真正到來。不少人將希望寄托于即將上映的國產大片《八佰》,假如《八佰》能夠如愿救市,將有可能推動《信條》和《花木蘭》在中國院線市場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