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飯睡覺打豆豆的日常生活之余,咱們這些網(wǎng)上沖浪的弄潮兒最喜歡的娛樂,莫過于躺刷短視頻了。你最常看的視頻類型是什么呢?是云吸萌萌噠軟糯糯的喵汪星人,還是橫貫三路大勝四方的游戲UP主,或是讓人垂涎欲滴,每逢看完胖三斤的吃播視頻呢?
打開任何平臺,我們都能看到“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各類視頻。相信大家也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那么問題來了,你知道火爆全球的視頻,又是哪一種嗎?
只見一枚又一枚歪果仁打開視頻,紛紛關(guān)注點贊評論,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談?wù)摕岢!讓歪果仁驚呼“東方仙術(shù)”究竟是什么呢?
人民日報認為:“李子柒的視頻不著一個英文字,卻圈了無數(shù)國外粉”。
央視新聞?wù)J為:“沒有一個字夸中國好,但是它講了中國文化,講了中國故事,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樣熱愛生活,活出中國人的精彩和自信。”
李子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手工造紙、活字印刷,到養(yǎng)蠶繅絲、染色制衣,再到各種器物的制作……她所有的視頻都是以中國文化為主線,四時耕種、衣食住行,皆以萬物最初的源頭開始記錄。
“春種一粒,秋收萬顆”,讓我們知道食物從哪里來;
一根弦一張弓,彈一床柔軟又溫暖的棉被;
種藍、浸泡、打靛、染布,穿上親手制作的藍印布衣;
……
正所謂“你看都是仙術(shù),仙女看都是套路”。李子柒在視頻里的一道道工序,其實就是走了個正常的流程。
今天,我們就從一棵小小的東方植物——茶藍說起。
茶藍也就是指菘藍,如果說到這你覺得很陌生,但一提到板藍根,你就會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其實,它們是同一種植物。
板“藍”根,既然名字都這么藍了,不難猜出它其實可以用來當染料。這也正是讓許多歪果仁驚呼“東方仙術(shù)”的秘密所在之一。
視頻中小小的一顆種子,破土而出后在經(jīng)歷了收割、打靛、起缸、染布、做衣等等工序之后,竟然奇跡般變成了圖案繁復(fù)、色彩艷麗的華服!罢芰啃∠膳崩钭悠饷η懊螅霉欧ㄋ{染的技藝將顏色染進布里,穿在身上。
在所有我們熟知的故事套路中,掌握了神秘法術(shù)的主角,往往擁有一本江湖人人趨之若鶩的武功秘籍。而仙女李子柒向世界展示的東方神秘仙術(shù)也不例外。這本記載著各種復(fù)雜工藝原理的秘籍,就是我國的神奇著作《天工開物》。
這本書更有“17世紀中國的技術(shù)百科全書”之美譽,達爾文、李約瑟等大咖不約而同力薦的世界名著。李子柒視頻所展示的制布、扎染、釀酒、造紙等工藝,都被詳細地收錄在里面。
比如,李子柒印染在花布上的靛藍,書中說要經(jīng)過這么幾個步驟:
1.片片片片
在冬天的時候收割,將葉子一片片摘下,放進桶里或者缸里。
2.水淹藍草
水浸泡多天,顏色自然就出來了。
3.投石問藍
再加入石灰,攪拌幾十下,就會凝結(jié)成藍淀。
4.就想靜靜
水靜放以后,藍淀就會沉積在底。
《天工開物》里可是還有額外附加值的,光染藍色怎么夠?紅花染色、槐蕊染綠、蓮子殼染茶褐……一整套“彩虹色”必須安排得齊齊整整,否則怎么能叫給你點兒顏色see see呢?
作為一本凝結(jié)了古人智慧與勤勞結(jié)晶的奇書,用一些閱讀門檻來“選拔關(guān)鍵人才”也是必要的。但怎能讓它在這個生機勃勃的知識時代蒙塵呢?這種時刻,就需要“知識搬運工”兼“文化翻譯官”們出動啦!
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讓孩子們能了解到輝煌燦爛的古代工藝,以《天工開物》原本為基礎(chǔ),創(chuàng)作了這本少兒版的《天工開物-給孩子的中國古代科技百科全書》。以通俗曉暢的語言和繪本式的全彩插圖,描摹了在當時的各種生產(chǎn)工具及制作過程,彰顯了中國古代科技的價值和能工巧匠的匠心精神。配合生動的文字說明,讓工藝步驟圖像化。以手繪分鏡形式,細膩“追蹤”每一步驟,逐步還原每一技藝超詳細的全部過程,講述集古人勞動和智慧結(jié)晶的古代科學文明?梢詭椭⒆哟蛲ㄖR的“任督二脈”,全面了解古代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甚至把它當成手工DIY指南大全。
其實,無論李子柒視頻還是《天工開物-給孩子的中國古代科技百科全書》這本書,都在某種程度上恰好彌補了孩子“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方面的缺失。
生活中很多問題,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從吃到穿,從住到行,從生活常識到先進科技,都是遵循一些“基本原理”的。只要孩子理解了這些基本的原理,那么由此引申出來的各種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通過翻開書頁,了解種子的游歷之路、為它們蓋上土被子、牛兒的賣力工作等等,孩子們就能知道口中的糧食是如何一點一滴變出來的;了解農(nóng)民伯伯們種地是多么辛苦,多么勤勞,他們就會懂得什么叫作“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也會懂得“粒粒皆辛苦”的辛勞。
在生活中,比如做飯時,可以告訴他們平時吃的油、鹽、糖等調(diào)味之料到底是怎么做成的;縫補衣服時,可以告訴他們一絲一線的神秘來源;在家種植花卉的時候,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體驗,一起動手,體會草木之液可以染色的樂趣……
自媒體的興起,信息流量的爆炸,更需要豐厚的傳統(tǒng)知識理論作為基礎(chǔ)。不論生活在怎樣的時代,傳統(tǒng)書籍所承載的文化知識都不可或缺。沉下心來,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開拓視野。
衷心期望每一位接觸這本書的小讀者,都能從中收獲豐富的知識,濃厚的興趣,愉快的心情,讓學習成為樂趣,讓底蘊深厚的古代傳統(tǒng)文化,古人科學技術(shù)的結(jié)晶得以傳承。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