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帶貨、KOL矩陣、流量變現(xiàn)都是互聯(lián)網行業(yè)內的熱門詞匯,我想很多人對它們都不陌生,從滯銷到熱銷、從農村走向全國各地,是它們讓農產品(000061,股吧)走向世界成為一種可能,這其中MCN機構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而最具代表性的MCN機構便是如涵控股。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如涵的發(fā)展之路。
如涵控股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凈收入2.804億元,經調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1070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由虧轉盈。
2015年,見識過網紅帶貨能量的馮敏,正式將莉貝琳更名為如涵,成為網紅孵化領域最早的搶灘者之一。
搶灘開始之后,如涵控股的方方面面顯得都格外地快。
公司簽約的網紅數量迅速破百,一部分為自營店鋪站臺帶貨,一部分成為渠道與買手,靠分銷其他品牌的產品拿取分傭。
2019年4月3日,正式誕生只有4年的如涵赴美上市,拿下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稱號。
今年的疫情沖擊下,直播電商、網紅經濟大熱,不少資深從業(yè)者以經濟獨到的口吻,表達對行業(yè)半年來的觀察總結,也即直播帶貨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其本身絕非整個商業(yè)模式的核心,直播電商的內核仍是商品交易,最終的競爭將回歸產品與供應鏈。
對此,馮敏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直播也好,圖文也好,網紅在社交媒體上做的,從頭到尾只有一件事,就是通過這些渠道去觸達用戶、做內容建設,然后跟用戶建立信任。外界對如涵的理解,大部分停滯在營銷端,但其實公司成立之初,核心部分就已經是做供應鏈。馮敏說,這也不是什么眼光獨到,多數人心理都明白。只是做供應鏈確實是苦活、累活,而且規(guī)范運營和不規(guī)范運營,成本差異巨大,所以很多人沒往這個方向走。
他描述中的平臺模式,實際即屬一種泛供應鏈。
一方面,平臺去整合服裝加工和面料供應資源;另外一方面,平臺也將供應鏈跟日常銷售中沉淀的各種有營銷價值的商品數據,開放給非簽約網紅。
去年,馮敏為公司總結了一句:我們的主要矛盾,就是流量發(fā)展速度遠比自營供應鏈的發(fā)展速度快。
一年多過去,如今的馮敏對此略一沉吟,應該可以說,這個主要矛盾通過平臺化跟社會化的方式大大化解,已經不成其為主要矛盾,財報就是最好的佐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