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凌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張文宏醫(yī)生在個人微博發(fā)文稱,“在中國,我們具有最為強大的非醫(yī)學干預策略(比如河北疫情的控制將是毫無疑問地在1個月左右獲得勝利),面對全球在今年年底大概率還不能有效控制的疫情壓力下,如果我們能夠最大程度地推廣安全且有效的疫苗接種,我們就能逐漸建立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屏障,這是我們未來的必然選擇!
張文宏微博全文如下:
今天接種疫苗第二針。宣傳疫苗接種是個人的選擇,也是全球的需求。
隨著國際和國內(nèi)的疫苗逐漸上市,全球協(xié)同抗疫逐漸拉開了帷幕。疫苗推進速度決定人類與新冠疫情對決的未來。
疫苗接種速度越快,就能有效控制疫情,病毒變異的速度就難以跟上疾病防控的速度。若是疫情蔓延不能控制,病毒變異逃避疫苗作用的風險就會增加。接種疫苗也是與病毒變異在做賽跑。
我們團隊和信風科技陳劍團隊就世界面臨的實際情況,采用基于網(wǎng)絡關系的仿真模型對英美目前的疫苗接種情況進行了模擬。每個仿真節(jié)點考慮了疫苗產(chǎn)能,疫苗分配政策,供應鏈限制,接種意愿,疫苗有效性,基本再生數(shù)等因素,試圖模擬出疫情傳播的關鍵指數(shù)Rt,降至1以下(即每個新冠感染者理論傳播人數(shù)<1)的預計時間。
但是目前的接種情況似乎令人遺憾,據(jù)《紐約時報》報道,截止2020年的最后一天,美國在發(fā)放的2000萬支疫苗中,僅注射了280萬支。實際接種人數(shù)只達到了全員接種的13%左右(當然這可能包括了很多原因:天氣寒冷,接種初期的猶豫等)。如果按照這個速度預估,那么一年內(nèi)的接種及獲得自然免疫的人群比例在年底也只能達到30%左右,這樣勢必無法有效控制疫情。如果接種效率能夠從13%提高到25%,那么在同時實施有效非醫(yī)療干預措施(口周、社交距離、洗手等措施)的情況下,Rt在今年9月底大約能夠降低到1以下。所以,從短期來看,應該迅速提升疫苗的接種效率,這樣才能在短期內(nèi)有效控制疫情的爆發(fā)式增長,否則今年全年將面臨醫(yī)療擠兌的壓力和新冠相關死亡人數(shù)的繼續(xù)攀升。
帝國理工大學曾在9月份公布過當時預估的英國的Rt范圍,新型突變株將讓Rt增長到2.3的水平,即使目前英國人民的接種意愿在80%的情況下,大約要到今年9至11月份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出現(xiàn)這種場景的代價將是慘重的,在年底前約有26.9%的民眾被感染。令人欣慰的是,英國從12月19日起對英國首都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實行了新的第四級嚴控防疫措施,12月28日,帝國理工大學發(fā)布疫情周報的《Short-term forecasts of COVID-19 deaths in multiple countries》報告中評估目前英國的Rt已經(jīng)控制在1.3左右,說明英國在接種疫苗的同時采取有效的非醫(yī)學干預政策將是控制疫情的關鍵。
在中國,我們具有最為強大的非醫(yī)學干預策略(比如河北疫情的控制將是毫無疑問地在1個月左右獲得勝利),面對全球在今年年底大概率還不能有效控制的疫情壓力下,如果我們能夠最大程度地推廣安全且有效的疫苗接種,我們就能逐漸建立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屏障,這是我們未來的必然選擇。
今天不接種疫苗,明天排長隊打疫苗。疫苗接種將是全球性的共同理性選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