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本質,就是從外界獲得能量和信息。
——吳軍
常識君|有話說
作者:拾遺
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
每次假期還未及半,就看到好幾個朋友發(fā)微信說:“累癱了”,“累得半死”。
休個假比上班還累,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清華大學前幾年做過一個調查:放假回來,你的狀態(tài)怎么樣?排名第一的答案是——累。
每次長假,你是怎么度過的?排名前幾位的答案是這樣的:
補覺
打卡式旅行或堵塞式旅行
刷劇一部接一部
宅家瘋狂打游戲
通宵打麻將
去KTV、酒吧嗨到三更半夜
這樣放肆過長假,的確比上班還累。因為既傷身體又無意義,所以大長假歸來,我們都感覺特別疲倦和空虛。
英國作家埃爾伯特有句名言:“沒有比剛剛度過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方式不對,越休越累。
01
什么是真正的休息?
我喜歡前Google高管、原騰訊副總裁吳軍的詮釋:“休息的本質,就是從外界獲得能量和信息。”
為啥我們需要休息?因為能量大大耗損了。
所以對于體力勞動者來說,當然就是先停止能量的輸出,也就是先歇下來,然后再進行能量的補充,比如吃個飯,這就是休息。
但腦力勞動者如果照搬此法,就有問題了。
腦力耗損,本質上是缺信息。
根據熱力學的原理,只要是一個封閉系統(tǒng),只要不從外界輸入能量和信息,它就會熵增,也就是會變得越來越無序。
那咋辦呢?就是要輸入新的信息。
所以腦力勞動者最需要的休息,恰恰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換一種信息輸入的方式。
總之一句話:真正的體力休息是換種方式獲取能量,真正的腦力休息是換種方式獲取信息。
我發(fā)小張強是開塔吊的,開塔吊是體力活。
不說別的,每天爬上爬下,一般人就受不了。而且工作時間必須全神貫注,因為一個微小失誤,就可能造成大事故,所以開塔吊特別累。
張強是這么度過長假的:
放假第一天,他追了一天的網劇。
放假第二天,他打了一天的麻將。
放假第三天,他又打了一天的游戲。
昨天晚上他發(fā)朋友圈說,“沒想到休個假比上班還累!
為什么休假比上班還累?就是因為他休假方式不對。
對于張強這樣的體力勞動者來說,最需要的休息就是恢復體力精力:比如補補覺,比如品嘗美食,比如聽聽音樂,比如適度看看劇。
而不是繼續(xù)大量消耗體力精力,比如通宵打麻將,比如堵塞式旅行,比如瘋狂地追劇。
休息沒有放松下來,反而讓自己更加累了,這不是真正的在休息。
02
最需要的休息
是儲蓄充電和開闊眼界
放假前兩天,我讀了羅翔老師的《刑法學講義》。這本書讓我收獲良多,別的且不說,至少我明白了“3+3”。
三件不要做的事:
控制自己內心的張三,人心隱藏著整個世界的敗壞,你無法避免心動,但千萬不要行動。
不要有知識的優(yōu)越感,追逐知識是讓我們承認自己的無知。
學習法律不是鉆法律的漏洞,而是為了守護正義。
三件要堅持做的事:
堅持閱讀經典,與偉大的靈魂對話,走出我們固有的平庸與傲慢。
思想與行動并存,我思并不代表我在,我動方能印證我存,在每個個案中堅守法治的精神。
從愛抽象的理念轉向愛具體的人,我們無法做偉大的人,但可以心懷偉大的愛,做細微的事。
對于我這樣的腦力勞動者來說,最需要的休息,其實不是什么都不干(除非經常熬夜加班),而是換種方式儲蓄充電和開闊眼界。
比如讀讀一些經典書籍,汲取一些很有營養(yǎng)的知識,就是一種很好的休息方式。
比如完成一次真正的旅行:
全程脫離網絡、手機
在旅行中學會新的技能
看一次當地傳統(tǒng)的表演
和出租車司機聊天
去吃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餐館
與當地人交換手信、紀念品
逛每個地方的博物館
學一些簡單的當地語言
跟隨當地人參加慶典、派對……
這樣旅游一趟回來,你會獲得極大的意義感和滿足感。
這樣的輸入,才是最好的休息。
03
真正的休息
是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朋友李偉是個程序員,平時上班忙得像狗。但他有個愛好,就是養(yǎng)蟈蟈。我問他為何癡迷于養(yǎng)蟈蟈,他說了這么一句話:“工作上生活中常會遇到煩心事,但一聽蟈蟈叫聲,我心里就安靜了!
還一位朋友,是搞建筑設計的,他的業(yè)余愛好是收集黑膠唱片。他平時工作特忙,一遇到假期,他就開始鼓搗那些黑膠唱片!芭菀槐Х龋瑔雍谀z唱片機,疲憊和抱怨就拋到九霄云外了!
哲學家馮友蘭說過一句話:
“人一生中所做的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我們喜歡做的,一類是我們必須做的,F實生活中,能把興趣和工作完全結合的人,是非常罕見的。一個普通人,最可能的就是把應該做的事都做了,然后再抽空去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
所以,對于很多人來說,獲得高質量的休息其實很簡單,就是找到并培養(yǎng)一項業(yè)余愛好。
平時上班做好你應該做的事,這可以讓你有飯吃。放假或業(yè)余時間就去做你喜歡的事,這會讓你有念想,重燃生活的熱情。
真正的休息不是睡覺或讓自己閑下來,而是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04
真正的休息
是和親近的人進行情感連接
很喜歡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攜閑友,看閑景,聊閑情,“哪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竹柏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像蘇軾這般進行情感連接,其實也是很不錯的休息。
每個人都需要安全感,而人的安全感主要來自三方面:健康、財富、情感。
這三者之中,我們最忽略的安全感是情感需求。
按照馬斯洛需求金字塔,我們每個人只有不斷得到他人的認同,才能更好地投入生活和工作。
所以,我們不妨借大長假之機,跟最親近的人好好溝通一下,感受美好的愛情、親情和友情,釋放一下累積的負面情緒與煩惱,獲得一些情感上的慰藉和認同,節(jié)后才能更好地重新出發(fā)。
05
最后再總結一下
請記住吳軍先生這句話:“休息的本質,就是從外界獲得能量和信息!
體力休息不是放縱玩耍,而是消除疲勞、恢復精力。
腦力休息不是放空大腦,而是換種方式獲取知識和信息。
釋放休息不是讓自己閑下來,而是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回血休息不是躺著睡覺,而是和親近的人進行情感連接。
本文轉載自“拾遺”(ID:shiyi201633),一個有趣、有品、有態(tài)度的文化生活微刊,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授權。
充實的假期
從早起開始~
@管理的常識官方視頻號上線啦!
更多管理職場新知
▼?在小姐姐短視頻里見~▼
【延伸閱讀】
推薦語:每個失敗者都知道成功的方法,而只有成功者真正去做,成功就在你的身邊,成功就在你的腳下,只要你從現在出發(fā)
【猜你喜歡】
【更多精彩】
在公眾號對話框發(fā)送以下關鍵詞
查看更多優(yōu)質內容!
德魯克?| 稻盛和夫| 陳春花
明茨伯格?| 宋志平?| 拉姆查蘭
戰(zhàn)略管理 | 企業(yè)文化?|?團隊管理?|?市場營銷?|?領導力
職場溝通| 時間管理?| 情緒管理?|?學習方法?|?自我修煉
人力資源 | 華為?| 女性領導力?|?書單
點個“在看”,與世界分享你的態(tài)度!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管理的常識。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