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全球經濟回暖,大宗商品市場全面走強。在新能源領域,上游金屬鋰、鈷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從2018年到2020年底,鋰價一直在下降。2021年開年以來,鋰價已經上漲50%以上。截至26日,上海有色網的碳酸鋰(99.5%)均價已漲至80500元/噸;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基準鈷價格報51800美元/噸。
對于近期新能源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Solidius投資資訊分析師李岡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需求端來看,綠色復蘇是推動新能源產業(yè)鏈向好的重要動能。從供給端來看,鋰、鈷供給不及預期,是因為商品的周期性較強,供給變化慢于需求。展望后市,未來新能源產業(yè)鏈向好的趨勢仍將保持,南美鋰產量有望補充缺口,部分電池企業(yè)“去鈷化問題”也有望得到緩解。
專家:大宗商品供應變化永遠慢于需求變化
李岡峰認為,在需求端,以“碳中和” 為主線的綠色復蘇是鋰、鈷等上游金屬材料需求增加的重要動能。鋰、鈷最大的應用在于電池,而電池技術對于新能源車則至關重要。
國際能源署與S&PGlobal的數據顯示,盡管去年全球經濟受疫情拖累,但去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卻同比上升43%。從市占率來看,去年全球電動車銷售整個汽車市場占有率從2.5%提升至4.2%。其中,歐洲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最快的地區(qū),去年電動車銷售同比增長137%。
其次,李岡峰認為,還要注意拜登上臺后“綠色交易”對需求的提振。拜登當選美國總統(tǒng),市場預期美國從傳統(tǒng)能源轉去環(huán)保能源,也是利好新能源產業(yè)鏈的重要因素。
“推動新能源戰(zhàn)略,一方面是因為環(huán)保能令國家達到能源不外求的戰(zhàn)略目標。另一方面,各國熱衷推行新能源產業(yè),是想能將生產線回流國內,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機會。”李岡峰稱,“不難想像,全球可能在5年后最不缺的就是電池!
在供給端,雖然從去年3月開始,新能源下游產業(yè)需求逐漸回暖,但是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2020年全年全球上游鋰產量卻同比下跌5%,初步估計為8.2萬噸。澳洲作為主要鋰礦供給地,去年澳洲的鋰產量同比下跌11%。剛果(金)供給全球一半以上的鈷金屬,但其最大礦產公司嘉能可則關停了旗下最大銅鈷礦。在需求面出現巨大推動的情況下,上游原料供給仍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
李岡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出現上述情況,其原因在于商品的周期性較強。“礦產與一般工廠的生產物不同。如果后者銷售量好,工廠就可以馬上擴產,但礦產短期產量一般對價格敏感度不高,供應的變化永遠較需求慢。”他稱。
“做一個比喻來講,即使某件有色金屬商品今天價格提升了10%,但如果讓一個原本待產的項目明天馬上投產是不可能的。前期投資、基建設施、政府許可證等都是令到礦產相對價格會出現滯后的原因。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資源發(fā)現需時長。然后從發(fā)現資源開始,至礦山順利投產,最樂觀也要5~6年時間,更多需時10年以上。” 李岡峰說道。
具體到鋰礦問題上,李岡峰認為,全球并不缺鋰,單是已知的鋰資源已超過地球對鋰數百年的需求。但是,很多鋰礦都是未開發(fā)的,F在鋰無論是上游產量、還是加工了的碳酸鋰或是氫氧化鋰都出現了一個暫時性的瓶頸,產量的瓶頸令到市場出現供不應求,所以推高了價格。
對于金屬鈷的供應短缺問題,國泰君安在近日研報中認為,主要原因還在于疫情。疫情導致剛果(金)礦產供給吃緊,鈷鹽廠因南非疫情影響物流受困于原料供應,鈷的單一供應鏈風險開始顯現。
李岡峰則認為,還需注意一些電池開發(fā)商“去鈷化”的問題。鎳鈷錳三元材料電池,比重原本由鈷、鎳、錳各三分一,廠商正通過增加鎳的比重來降低鈷的比重。
瑞銀:鋰、鈷將成為新能源產業(yè)鏈最受益原材料
展望后市,李岡峰認為,從需求端來看,全球疫情有望在今年好轉,無論產業(yè)鏈還是消費都會有所改善,因此未來數年全球大規(guī)模電動車有望上線。
市場調研機構IHS Markit預計,2025年,全球電動車的年銷售會升至1220萬輛,電動車銷量將會以每年超50%的速度增長。福特汽車宣布,到2030年,其乘用車系列將在歐洲實現全電動。通用汽車計劃到2035年僅銷售零排放車型。
下游需求前景向好,將直接帶動上游原材料需求。瑞銀認為,如果電動車在2030年普及,鋰、鈷將成為上游最受益的原材料,其需求量或比現在增加2898%和1928%之多。
從供給端的角度來看,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今年氫氧化鋰和電池級碳酸鋰的供應仍將趨緊緊張,價格會隨著電池的消耗而上漲。美國雅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鋰供應商,該公司近日稱,從目前供應情況看,到今年年底,鋰需求仍將高于供給。
李岡峰稱,未來南美鋰產量有望彌補當前鋰供給不足的缺口。南美的“鋰三角”透過從鹽湖抽取鋰,雖然所花時間將比澳洲的鋰礦山多,但同一時間由于開發(fā)鹽湖所需前期資金少很多,因此預計短期內整個產業(yè)鏈將會需要依賴南美補上缺口,而澳洲的礦山需要等待鋰價明顯上漲后,才會出現明顯改變。
而對于鈷供給問題,李岡峰則稱,雖然一些電池廠商在施行“去鈷化”戰(zhàn)略,但是很多去鈷的電池會出現過熱甚至自燃的問題,因此去鈷化短期內可能難以實現。
除需求和供給端因素外,李岡峰認為,還需關注期貨市場的問題。今年6月,鋰期貨會正式在英國LME上市,屆時期貨資金可以更方便地去買賣鋰合約,鋰價必然會變得更為波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