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漫長的歷史煙塵,不難發(fā)現,北大荒(600598,股吧)人是一個獨特的群體:它既不是本地人自然繁衍形成的,也不是一個民族或者地域人口的簡單遷徙。
講述北大荒的發(fā)展史,猶如講述全國各個地域的英雄人物史——自1947年起,珠海之濱、黃浦江畔、云貴高原、大別山下……復轉軍人、支邊青年、知識青年、科技人員前赴后繼,終于將“地無一壟、房無一間”的北大荒,變成了稻花香、谷滿倉的北大倉。
北大荒的開發(fā)建設,面對的是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經歷的是復雜曲折的斗爭,作出的是默默無私的奉獻。究竟靠什么,將如此眾多地域、眾多層次的人群,凝聚在同一面拓荒大旗下?他們依靠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tǒng),還有永無止境的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
正是因為對中國共產黨的無比忠誠和無限信任,北大荒的開拓者們,才心甘情愿地放棄個人得失,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他們對祖國、對人民、對北大荒不求索取,只求最大程度的奉獻、再奉獻。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yè)的光榮傳統(tǒng),是國有企業(yè)的“根”和“魂”。從1947年試辦國營農場至今,北大荒始終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重大政治原則,把黨的政治優(yōu)勢、組織優(yōu)勢厚植為北大荒開發(fā)建設的競爭優(yōu)勢和發(fā)展優(yōu)勢,確保北大荒在不同時期不斷取得勝利。
70多年來,三代北大荒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實踐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yè)發(fā)展道路,更形成了“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
艱苦奮斗是苦樂觀,是北大荒人的政治本色;勇于開拓是進取觀,是北大荒人的意志品質;顧全大局是大局觀,充分反映了北大荒人“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無私奉獻是價值觀,反映了北大荒人的道德風范。
曾經,老墾荒人最大的愿望是“電燈電話,樓上樓下,點燈不用油,耕地不用!。今天的北大荒,吸引目光的不僅有一望無際的稻海麥浪,還有湖畔山間林中草原上的都市樓宇、居民小區(qū)!案髟趶V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現代化城鎮(zhèn)里”,已經成為北大荒人現實工作和生活的真實寫照。
當年的風雨、悲壯、血淚、情懷,是說不完、道不盡的永恒話題。歲月更迭中薪火相傳,北大荒精神歷久彌堅。(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維維)
(責任編輯:馮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