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增加居民收入,從源頭擴大內需 | 新京報兩會快評
要從源頭擴大內需,提升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居民收入增長的基點上來。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zhàn)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緊緊圍繞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進消費與投資有效結合,實現供需更高水平動態(tài)平衡。而在提到擴大內需的具體舉措時,報告進一步提到,要穩(wěn)定和擴大消費,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等。
要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huán),供給側的技術與產業(yè)創(chuàng)新的確不可或缺,需求側的消費更是重中之重,正因如此,“擴大內需”才會被視作“戰(zhàn)略基點”。而說起擴大內需戰(zhàn)略,此前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其實也曾提及,但在經歷了2020年疫情沖擊的全球新格局下,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zhàn)略基點有了更為重要的意義。
從最新的經濟數據來看,我國2020年最終消費率接近55%,2011-2019年我國的消費率平均為53.4%。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但2020年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高于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為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毫無疑問,消費已經是2020年中國經濟能夠實現穩(wěn)定運行的壓艙石。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擴大內需、提振消費還有相當的上升空間。
與目前全球主要發(fā)達經濟體70%、80%的消費貢獻率相比,2013-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60%左右。從發(fā)展趨勢上看,中國經濟要邁向下一個發(fā)展階段,就必須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有諸多途徑,從各國的經驗來看,改變儲蓄觀念、推動假日經濟、發(fā)放消費券等,都是有力舉措。但要想讓大家真正愿消費、敢消費,增加居民收入才是根本之道。就此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就切中了提振內需的要害。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疊加經濟轉型升級壓力,經濟增速出現一定程度的放緩不可避免。在經濟總量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進行結構性調整,改善市場要素配置,就需要“多渠道”入手,保持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比如,減稅降費改革的不斷落地,增加了企業(yè)收入,減輕了主體稅負,事實上也起到了增加居民收入的效果。再比如,國資劃轉社保不斷取得新進展,使得社會保障有了強大的基石保障。這也進一步穩(wěn)定了居民信心,緩解居民“預防性儲蓄”的沖動。又比如,在“六!敝械氖滓蝿铡氨>蜆I(yè)”,更是直接關系著居民收入水平的變化。
除此之外,要增加居民收入,還需要推動分配方式的改革進程。不僅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且還要通過財稅改革等完善再分配機制,進一步擴大中等收入人群,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從當前來看,目前阻礙向“消費導向型”經濟轉型的最大掣肘,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放緩。如何破局中等收入增長瓶頸,已經成為我們正在面臨的經濟轉型必答題。對于農村居民,則要加快新型城鎮(zhèn)化步伐,積極引導和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xiāng)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和消費,縮小城鄉(xiāng)收入差距。
要從源頭擴大內需,提升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居民收入增長的基點上來。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再次強調來看,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宏觀政策上將會有更多提振收入、推動消費的政策利好,幫助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以切實促進民生改善和經濟發(fā)展。
□沸雪(媒體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