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盡管反對聲音不斷,日本政府13日召開有關內閣會議,仍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核污水經過濾并稀釋后排入大海。
4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就日本政府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發(fā)表談話,表示“日方在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的情況下,不顧國內外質疑和反對,未經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充分協(xié)商,單方面決定以排海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將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
韓國政府則就日本決定將核污水排入大海表示強烈遺憾,稱會為了國民安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但在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核污水入!焙,美國國務院在一份聲明中回應稱,支持日本政府的決定,并表示該做法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
日本公布排放福島核污水具體方案
據NHK報道,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福島核廢水排海。政府針對處理水制定了基本處理方針,包括東電將在2年內向海洋排放處理后的水,釋放時用海水稀釋到100倍以上。
根據該會議決定,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在排放核污水時,水中所含氚的濃度將被稀釋到日本核電站廢水氚排放國家標準即每升水中氚活度6萬貝克勒爾的四十分之一以下,整個排放預計于2041年至2051年福島核電站完成反應堆廢除工作前結束。日本政府表示,如果不改變核污水儲存罐占用核電站內大量土地的現(xiàn)狀,將可能給今后的廢堆作業(yè)造成很大障礙。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含銫、鍶、氚等多種放射性物質。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稱使用過濾設備可過濾掉除氚以外的62種放射性物質,而氚難以從水中清除。
圖片來源:新華社/共同社
據日本經濟產業(yè)省數(shù)據,截至2020年6月,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中氚的總活度約860萬億貝克勒爾,平均每升水約73萬貝克勒爾。
日本地方自治團體和水產養(yǎng)殖戶也會加入對廢水排放前后氚濃度的監(jiān)測。東電公司將對符合實際情況的因有害謠言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以及設立風評受害對策等相關長官會議。
受2011年發(fā)生的大地震及海嘯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毀。事故發(fā)生后,東京電力公司持續(xù)向1至3號機組安全殼內注水以冷卻堆芯并回收污水,目前已儲存了125萬噸核污水,且每天新增140噸。東京電力公司稱到2022年秋現(xiàn)有儲水罐將全部裝滿,且無更多空地用于大量建設儲水罐。依據該公司計劃,這些核污水將從靠近海岸的儲水罐中排放入海。
日本全國漁業(yè)協(xié)會聯(lián)合會會長岸宏13日對日本政府的上述決定感到“非常遺憾,難以容忍”,并表示強烈抗議。日本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黨首枝野幸男10日表示,這是完全無視福島民眾的呼聲,不能接受。另據共同社12日報道,多個市民團體12日向經濟產業(yè)省提交了共計約6.4萬人“反對向海洋排放核污水”的簽名,這些簽名來自包括日本在內的88個國家和地區(qū)。
。ㄈ毡久癖娍棺h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據中新網,福島縣亦有大批民眾聚集在盤城市街頭抗議。他們高舉標語稱“海洋、魚和地球都在哭泣”。在福島縣59個市議會中,有41個不同意廢水入海計劃,其中25個強烈反對,16個要求政府謹慎回應。
據封面新聞,綠色和平日本辦公室資深核電專家肖恩·伯尼(Shaun Burnie)表示,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多核素去除設施水處理技術(ALPA)不能去除放射性氚(超重水)或碳14(C-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鍶90(Sr-90)、碘129(I-129)和鈷16(Co-16),而這些都有可能對人類和其他生物的DNA造成損害。
肖恩·伯尼進一步指出,當人群暴露在核輻射中,集體輻射劑量能夠產生相應的健康影響,而碳14(C-14)的半衰期長達5730年,會成為人類集體輻射劑量的主要元素!八鼤谌氲降鞍踪|,核酸,特別是DNA等細胞組成當中,由此造成的DNA損傷可能導致細胞死亡或潛在的遺傳突變”。
韓國政府表示強烈遺憾
據海外網援引韓聯(lián)社消息,韓政府就日本決定將核污水排入大海表示強烈遺憾,稱會為了國民安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韓國外交部12日發(fā)聲表示:“我們深表擔憂,排污入海會直接或間接地對韓國民眾的安全,以及周邊環(huán)境造成影響!表n方一直要求日方透明公開相關信息,并與周邊國家協(xié)商決定核電站污水排放計劃。韓國外交部特別提到,如果日方在沒有充分和他國協(xié)調的情況下,做出向大海排放核污水的決定,此舉“難以接受”。
據韓聯(lián)社報道,13日上午,韓國政府緊急召開會議,圍繞日本正式決定核廢水排海一事,商討政府立場及應對措施。韓國外交部、海洋水產部和原子能安全委員會等機構的次官(副部長)參加會議。
13日,韓國多家主流媒體幾乎和日媒同時公布了這一消息,表明了對該決定的高度關注。多家韓媒認為,這一決定將引發(fā)日本國內外的強烈反對。
。ㄈ毡久癖娍棺h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韓國媒體從12日起,就對福島核廢水排海一事進行了集中報道。韓國YTN電視臺指出,日本政府在沒有擔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單方面強行將核廢水排海,日本國內外對此都有強烈反對之聲。YTN電視臺還播放了民眾在日本首相官邸前集會抗議等畫面,展示了日本國內輿論對此事的反響。
韓聯(lián)社強調稱,核廢水排海一事可能持續(xù)30-40年,“即使污水經過處理,也會有氚殘留。韓國、中國等周邊國家都對此感到擔憂!表n聯(lián)社還批評日本政府信息不透明,從沒有召開過面向一般民眾的公開說明會,并預測此事引發(fā)的爭議將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由31個韓國公民團體組成的“脫核市民行動”13日發(fā)表聲明,譴責日本政府擅自決定向大海排放核電站廢水,并將日本政府的決定界定為核恐怖活動,稱將謀求一切手段阻止污水入海。
我國外交部表態(tài)
據外交部網站4月13日消息,外交部發(fā)言人就日本政府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發(fā)表談話。
4月13日,日本政府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作為日本近鄰和利益攸關方,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
福島核事故是迄今全球發(fā)生的最嚴重核事故之一,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對海洋環(huán)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產生了深遠影響。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評估報告明確指出,如果福島核電站含氚廢水排入海洋,將對周邊國家海洋環(huán)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同時現(xiàn)有經過處理的廢水中仍含有其他放射性核素,需進一步凈化處理。聯(lián)合國原子能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報告也認為,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對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需持續(xù)跟蹤觀察。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601099,股吧)大半區(qū)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綠色和平組織核專家指出,日核廢水所含碳14在數(shù)千年內都存在危險,并可能造成基因損害。
日方在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的情況下,不顧國內外質疑和反對,未經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充分協(xié)商,單方面決定以排海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將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
海洋是人類共同財產。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處置問題不只是日本國內問題。我們強烈敦促日方認清自身責任,秉持科學態(tài)度,履行國際義務,對國際社會、周邊國家以及本國國民的嚴重關切作出應有回應。重新審視福島核電站核廢水處置問題,在同各利益攸關國家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充分協(xié)商并達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啟動排海。中方將繼續(xù)同國際社會一道密切關注事態(tài)發(fā)展,并保留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值得注意的是,受日本決定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大海消息刺激,A股水產股近日強勁拉升,13日盤中,國聯(lián)水產(300094,股吧)大漲超11%,開創(chuàng)國際(600097,股吧)、大湖股份(600257,股吧)、百洋股份(002696,股吧)等漲停,獐子島(002069,股吧)逼近漲停,好當家(600467,股吧)、中水漁業(yè)(000798,股吧)漲近8%。大湖股份已連續(xù)三個交易日漲停,國聯(lián)水產、百洋股份等均連續(xù)大漲。
13日,A股污水處理概念股也走強,南方匯通(000920,股吧)、海峽環(huán)保(603817,股吧)漲停,津膜科技(300334,股吧)、中電環(huán)保(300172,股吧)、祥龍電業(yè)(600769,股吧)、巴安水務(300262,股吧)等漲幅居前。
美國支持日本福島污水入海決定
4月13日,在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污水排入大海之后,美國務院回應稱支持日本政府的決定,并表示該做法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
當?shù)貢r間4月12日,美國務院在日本政府正式宣布上述決定之后,在官網發(fā)布聲明稱,“日本政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密切合作,已采取措施對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核事故的后果進行處理。日本政府已宣布關于ALPS(多核素去除設備)處理水的基本政策的決定,將處理后的核污水排入大海!
聲明稱,“美國意識到,日本政府研究了與福島第一核電站現(xiàn)場儲存的處理水管理相關的幾種方案。面對這一獨特和具有挑戰(zhàn)性的局勢,日本權衡了各種選擇和影響,對其決定保持透明,似乎(appears to)采取了一種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的辦法。”
聲明最后表示,美國期待日本政府繼續(xù)協(xié)調和溝通,監(jiān)測這一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孫志成 杜恒峰 肖勇
校對|盧祥勇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