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北京市昌平區(qū)霍營街道,100幅包含了建黨領(lǐng)袖人物、百年重要歷史事件、新中國建設(shè)楷模人物的剪紙作品懸掛在展廳里,將這個三百多平方米的空間填滿。
“多虧了我們的夏老師,跟著她學剪紙,我們沒有學不好的!币晃涣先苏驹谝环幻锥嚅L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剪紙作品前拍照,轉(zhuǎn)頭和同伴說著。
老人口中的“夏老師”,是北京夏虹公益促進中心的負責人夏虹。在展覽現(xiàn)場,她穿著白色上衣,身材嬌小,活躍在人群中,兩側(cè)的袖子空空地、靜靜地下垂著。
很難想象,她是這些復雜剪紙作品的指導老師。
活動現(xiàn)場,她又一次“拿”起剪刀,左腳大拇指和第二趾掌控住剪刀柄的空圈,右腳兩個腳趾捏住疊好的紅紙,剪刀細微開合轉(zhuǎn)動,一分多鐘后,一串花間蝴蝶躍然紙上。
夏虹7歲時因意外雙臂截肢,通過自學考上大學,并參加殘疾人運動會獲得金牌,還學過設(shè)計、繪畫、剪紙,后參與和組織公益活動十余年,獲得過“最美慈善義工”“北京榜樣”“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北京市五四青年獎章”等諸多榮譽。
在今年6月28日召開的全國“兩優(yōu)一先”表彰大會上,她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23日下午,夏虹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說,她雖然遭遇過不幸,但她是在有愛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有父母的愛,有陌生人的愛,所以她理所應當要將這份愛傳遞下去。
6月23日,夏虹為剪紙課上的學員講解一處花形的鉸法。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攝
幼年因意外失去雙臂 自學9年考上大學
新京報:你是怎么失去雙臂的?
夏虹:1977年我出生在黑龍江綏棱縣一個農(nóng)村家庭。7歲那年我和姥爺去鄰村看運動會,之后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輛大卡車給撞了。車禍之后雖然性命保住了,但雙臂被截肢。
新京報:失去雙臂后的生活是怎樣的?
夏虹:當時最明顯的就是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需要別人幫忙,比如說走路,沒有胳膊后失去平衡,突然就不會走路了,練習了兩個月才重新開始走路。
你想,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孩子,突然就變成這樣,心里還是很受打擊的。但那時候年紀還小,并沒有完全意識到失去雙臂對自己意味著什么?
新京報:最困難的是什么時期?你是如何克服的?
夏虹:出事那年的9月,我原本應該上小學,但車禍后我什么都做不了,就推遲了一年上學。這一年其實是在恢復一些原來會的東西,比如說走路,以及用腳來吃飯、喝水、寫字,給自己穿衣服等等。
其實我都是被“逼”出來的。家人在的時候,我口渴了他們給我喂,那他們不在呢,我沒辦法就得逼著自己用腳來做一切。包括用腳指頭握筆寫字,也是練習了兩個月才學會的。
6月23日,夏虹在為剪紙課上的學員演示剪紙。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攝
新京報:此后是如何通過自學考上大學的?
夏虹:那時小學就在我們村,單程距離我家10里路,我還可以克服。初中就要到鎮(zhèn)上,距離遠,各種困難比較多,所以就輟學在家了。我借來高年級同學的課本,開始在家自學,每天都強迫自己學習。
9年時間,我把初高中的知識都自學完了。這期間,我還經(jīng)常寫散文和詩歌投稿發(fā)表,還參加了兩次黑龍江殘奧會和一次全國殘奧會,獲得過800米、400米和跳遠的三枚金牌。我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能做的事還有很多,開始越來越自信。
1999年,我考入了黑龍江省三江美術(shù)職業(yè)學院,終于又回到了學校。
新京報:你是如何加入黨組織的?
夏虹:我從大一那年就寫了入黨申請書,成為積極分子后連續(xù)寫了思想?yún)R報。大學畢業(yè)前夕本來可以轉(zhuǎn)正成為正式黨員,但我忙著在外找工作就耽誤了。
這事兒在我心里一直沒放下。我一路走來離不開黨的關(guān)懷,所以我特別渴望入黨。后來工作穩(wěn)定下來,2010開始我又重新寫了入黨申請書,2012年被老家基層黨組織批準加入。
2018年,北京夏虹公益促進中心也成立了基層黨支部。
6月23日,夏虹在為剪紙課上的學員演示剪紙。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攝
“我的腳就是手” 常忘記自己是殘疾人
新京報:如何用腳來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夏虹:我經(jīng)常忘記自己是個殘疾人,反正已經(jīng)習慣用腳來操持一切,就和平常人用手一樣。
我進入大學后學的是廣告設(shè)計,在沒有任何繪畫基礎(chǔ)的情況下開始用腳畫畫;后來又用腳來敲打鍵盤使用電腦,包括現(xiàn)在用腳來做飯、收拾家、接打電話、穿針縫衣服等,都沒問題。
當然,用腳學習做一件新的事情,會比用手難。我2010年開始學習剪紙的時候,每天都得加班加點的練習,但我相信自己沒問題,我的腳就是我的手。
有時參加一些重要活動,我還會用腳給自己化個妝。疫情期間,我先生和兒子的頭發(fā)都是我用電推子給理的,不同的是,別人理發(fā)都是理發(fā)師在轉(zhuǎn),我們理發(fā)是“顧客”在轉(zhuǎn),我坐著不動。
現(xiàn)在唯一比較困難的是,我要想扎個馬尾辮的話需要別人來幫忙。
新京報:怎么想到學剪紙?
夏虹:2010年,由于要在上海世博會上作展示,我開始學剪紙。為了練習腳趾的張合度,我買了大大小小各種剪刀,剪得腳趾都是繭子。沒有老師教,我就在家里剪了一個月的報紙,看著網(wǎng)上的兒童剪紙視頻,漸漸地,月牙紋、鋸齒等圖案都熟練起來。
新京報:為什么后來從事了公益事業(yè)?
夏虹:1995年,我的事情經(jīng)過媒體報道后,我認識了北京的愛心人士陳伯伯,我們書信往來,他也經(jīng)常鼓勵我。
我在1999年考上大學后,每年5000多元錢的學費對于我的家庭來說壓力挺大的,有一次信中我和陳伯伯提到這件事。沒想到一個月后就收到了兩筆匯款,一筆15000元,一筆3000元,陳伯伯和我說,“我?guī)筒涣四銊e的,但我能幫你圓這個大學夢。”
我自己命運的改變,離不開他的幫助,我很自然就想到,自己有能力后,也要幫助別人。
新京報:你自己做過哪些公益活動?
夏虹:大學畢業(yè)后我來了北京工作,從2010年開始參加志愿服務,開始是為一家培訓機構(gòu)做義務培訓教師,教聾啞人學習平面設(shè)計知識。2011年開始在昌平區(qū)、朝陽區(qū)、東城區(qū)溫馨家園給殘疾人做剪紙志愿老師,后來逐漸到社區(qū)為老年人、小學生、特教機構(gòu)等教授剪紙課程。
2013年我加入了北京市慈善義工協(xié)會,有空就會去北京近郊的療養(yǎng)院、福利院等社會福利機構(gòu)做義工。2015年,我自己注冊成立了公益組織 “北京夏虹公益促進中心”,為殘疾人做技能培訓、公益義賣、助老敬老。
2020年以來疫情期間,我們也積極籌備各類抗擊疫情的物資,捐給工作在一線的人員和殘障家庭、環(huán)衛(wèi)工人等特殊群體。
夏虹和志愿者們組織殘疾人出游公益活動 。受訪者供圖
帶殘疾人正視自己的缺憾 融入社會
新京報:為什么會想到幫助殘疾人?
夏虹:我自己屬于肢體殘障者,所以特別能理解殘疾人,尤其是肢體殘疾者的苦衷。
2017年起我們開始組織殘疾人出游,一起去展覽、逛展會,去博物館,目的就是讓他們走出來,不要自卑,敢于正視自己的缺憾,融入這個社會。
有些殘疾人是很想?yún)⑴c這些活動的,但他們沒條件,我們有志愿者一對一陪著,安全性上有了保障。而且殘疾人在一起可以互相感染,像我這種外向、開朗的性格,和大家在一起相處,很多人會受到鼓舞,“你看夏虹可以,我們有什么不行的呢?”
新京報:其間有沒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夏虹:我在社區(qū)辦剪紙培訓的時候遇到一位大姐,她一開始就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我也沒注意到她,后來我走到她身邊時,她擼起袖子,我才發(fā)現(xiàn)她沒有左手,8年前因為意外事故從手腕處截肢了。
她說這8年她一直沒有走出來,聽說我在講課,就想來看看,“一個沒有雙臂的人怎么可以剪紙。”那時她情緒很低落,也不愿和別人交流,但我倆聊完天后,她每次都來,慢慢開始用沒有手的那個胳膊壓著紙,另一只手拿起剪子開始嘗試剪紙。
這是一個正視自己和融入生活的開端,我現(xiàn)在也經(jīng)常見到大姐來參加活動,能看出來她比過去開朗了很多。
剪紙公益課堂上,夏虹在紙上畫圖。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這么多年一路走來,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夏虹:我很慶幸,自己雖然殘疾,但并沒有成為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反而還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別人。我雖然遭遇過不幸,但我是在有愛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有父母的愛,有陌生人的愛,所以我理所應當要將這份愛傳遞下去。
新京報:這次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有什么感想?
夏虹:這對我來說是莫大(博客,微博)的鼓舞,是對過去成績的肯定,也讓我對未來更有干勁和責任感。
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李立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