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 實習生 王苗苗)核電項目預埋件焊接機器人、管道非開挖修復機器人,在服貿會首鋼園區(qū)的建筑服務專題展上,除了各種智能機器人,還有北京工人體育場改造擴建、環(huán)球主題公園文旅區(qū)等多項“超級工程”亮相。
8月29日,2021年服貿會組織的會前采訪中,記者探訪了即將亮相建筑服務專題展的部分參展企業(yè)。
智能機器人讓工地變“智慧”
中建二局展區(qū)將展出一臺外形酷似機械臂的機器人——預埋件焊接機器人,該機器人由中建二局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項目團隊研發(fā)。在中建二局給核反應堆“蓋房子”的過程中,預埋件達8萬余個,焊接工作量巨大,且焊接型號不盡相同,應用這一機器人后,施工人員僅需根據不同焊接型號將機器人的固定工作臺夾具進行調整定位,焊接工作即可快速展開!跋啾热斯ず附樱ぷ餍首阕闾嵘3倍,焊接質量也能同步保證!敝薪ǘ指笨偣こ處煛⒓夹g中心主任胡立新介紹道。
在這一龐大焊接機器人的一側,還會展出一個體型較小的機器人——管道非開挖修復機器人。
城市管道檢修是城市運營的重要一環(huán),大大小小、錯綜復雜的管道,一旦需要檢修,往往需要開挖路面、人工下進,不僅影響居民出行、影響城市美觀,還極易出現工人吸入有害氣體導致中毒,無法精準判斷管道問題的情況。
胡立新介紹,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無需開挖路面,通過配備有高清360度旋轉攝像頭的管道CCTV檢測機器人,直接從城市地下管網進入指定管道,給管道照個“CT”,發(fā)現癥結。隨后,經由高壓清洗車吸去周邊污垢,管道非開挖修復機器人即可攜帶專用修復噴涂材料進入管道,施工人員在地面實時操作“上藥”,噴涂材料在管道內壁迅速反應固化成型,將以往1個月的修復工作量縮短至4天,成本降低3-4成的同時,修復質量得到極大提升。
數字信息化智慧平臺賦能智慧建造
科技感十足的智慧平臺模型,伴隨著3D可視化功能界面,鋼結構全生命周期數字信息化智慧平臺也將在服貿會亮相。
“每個構件從制作、運輸到安裝,都可以在這一平臺上實現全過程數字化、信息化管理,這在即將開園的北京環(huán)球度假區(qū)建設中得以廣泛應用!焙⑿陆榻B。
為還原電影場景,環(huán)球度假區(qū)中最大的假山,由工程師團隊利用計算機模擬控制和模塊化施工建成,其內部有超過一萬根構件的搭建。
項目團隊把外立面3D模型與基礎骨架3D模型導入軟件,再輸入所需次龍骨的型號、數量、荷載等數據,平臺就能自動生成對應的假山鋼結構模型圖。經校對審核無誤后,模型圖紙一鍵上傳至100公里外的中建二局廊坊鋼結構制造廠。廠區(qū)的全自動機械設備開足馬力,自動下料切割、人工焊接,經過質量檢驗、單獨編號后,一個個“量身定做”的鋼構件裝車發(fā)往工地現場。
在安裝環(huán)節(jié),團隊利用這一智慧平臺,通過成千上萬次的智能模擬,優(yōu)化出最佳模塊化安裝方案,留給現場工人的工作量僅僅是原來是1/30。
環(huán)球主題公園文旅區(qū)等多項“超級工程”亮相
北京建工將重點展示在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轉型發(fā)展中,涌現出的多項“超級工程”中的智能建造新技術、新成果、新應用。
北京建工副總經理張傳成介紹,北京工人體育場改造復建PPP項目、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項目、北京環(huán)球主題公園的文旅區(qū)12平方公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最復雜立交橋”貴陽黔春立交橋等成果均將在服貿會展現。
作為“新中國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工人體育場,由北京建工于1958年施工建造,1959年建成。2020年,北京建工再擔重任,以聯合體方式與中赫集團、華體集團共同中標北京工人體育場改造復建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建成后,北京工人體育場將作為2023亞洲杯開閉幕式和決賽場地投入使用。
為確保工程造型恢復莊重典雅的建筑風格,傳承首都歷史文化風貌,保留城市記憶,工程的外立面在保留原有莊重典雅色調的基礎上,探索使用清水混凝土工藝。北京建工項目團隊在模板加工中首次引入精密的數控機床,確保建筑模板高精度還原外觀要求,外立面各種曲面、異型造型的清水混凝土施工高標準“一次成活”,這將是全國使用清水混凝土的最大單體建筑。目前,該項目已全面進入地上主體結構施工階段,預計2022年底完成竣工驗收。
新京報記者 陳琳 實習生 王苗苗
編輯 張磊校對 劉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