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以來,全國多個省份拉閘限電。據(jù)媒體報道,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和東北三省等地,限電限產的聲音此起彼伏。
受“拉閘限電”影響的不止工廠用電,還包括居民用電。從9月23日開始,東三省在用電高峰時段部分拉閘限電,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表示:因為停電,手機沒有信號、城市主干道紅綠燈無法正常運行、部分商鋪只能點蠟燭營業(yè)……
拉閘限電的情況下,以至于一篇從限電講到世紀通脹、中美金融大戰(zhàn)的文章一度在網絡上瘋傳。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俠客島隨即否認了有“大棋”的存在。
此次“限電”,要說原因很簡單——供需失衡。一方面,受全國性煤炭緊缺、煤價高企、煤電價格倒掛影響,目前不少省份出現(xiàn)供電緊張局面。另一方面,用電需求猛增也是此次“限電”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具體到東北的限電,這次就更明顯了,東北此次罕見的居民用電被拉閘背后,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其直接原因,是電網運行面臨事故風險。
根據(jù)網上流傳的通知,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預計23日下午16時30分至21時30分需要拉閘限電,被限容量分別44萬千瓦、36萬千瓦和20萬千瓦,合計100萬千瓦,其電網頻率跌破安全紅線。
拉閘限電時,電網調度部門按預先設定的拉閘序位表直接切除10千伏電壓等級線路。而10千伏等級的線路往往既接入了工商業(yè)負荷,也有居民負荷。因此,居民會在未獲通知的情況下被突然停電。
電網運行風險導致出現(xiàn)拉閘限電是居民意外被停電的直接原因,但如果按照正常的運行流程,缺電事故本不應嚴重至此。如在同樣缺電的廣東,近日連續(xù)錯峰負荷超過2000萬千瓦,也沒有出現(xiàn)居民用電被臨時拉閘的情況。東北限電最終至影響到居民,還有進一步的原因,具體來說,新能源比例增高也提高了電力系統(tǒng)面臨的風險,同時有序用電沒有很好執(zhí)行。
眼下正處于傳統(tǒng)用煤淡季,煤價與存煤天數(shù)卻分別站上歷史同期最高點與最低點。動力煤實際市場價目前每噸1600多元,約為2020年初的三倍,遠超指數(shù)價格;全國重點電廠存煤可用天數(shù)則降至10.3天,遠低于淡季時20天的紅線要求。
造成煤價“淡季不淡”的原因有哪些?供給不足是最大推手。多位煤炭分析師對《財經》(博客,微博)記者表示,火電出力不足一方面是確實有部分電廠因為資金壓力缺乏采購意愿,但主要在于缺煤,根本買不到。
至于煤價供需關系走勢,有專家預測,進入冬季后主要流域來水將進入枯水期,水電出力難有明顯好轉,風、光伏出力也將受限,火電將繼續(xù)帶動電煤需求增長;“碳減排”、“能耗雙控”繼續(xù)制約鋼鐵、建材、化工等部分耗煤行業(yè)生產,減少部分需求。
- THE END -
轉載請注明出處:快科技
#東北#限電
責任編輯:雪花
原標題:東北拉閘限電 這三點才是真實原因:拉閘限電背后沒有所謂“金融戰(zhàn)”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