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徐美慧)距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還有91天。今日(11月5日),新京報記者來到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進行體驗、采訪,了解運動員住宿的具體情況。
2021年11月5日,冬奧村外景。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據(jù)悉,今年11月20日和21日,北京冬奧村將進行壓力測試。
北京冬奧村將于明年1月23日預開村,1月27日正式開村,2月23日閉村;冬殘奧村于明年2月23日預開村,2月25日正式開村,3月16日閉村。
今天,新京報記者來到冬奧村實地探訪,來看運動員們將怎么進村、怎么住以及怎么“玩”。
2021年11月5日,冬奧村內部道路指示牌。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冬奧村:為每一位居住者營造溫暖的“家”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qū)場館建設處副處長宋嘉業(yè)介紹,北京冬奧村總建筑面積約33萬平方米,由20棟住宅組成。
賽時,北京冬奧村居住區(qū)將為各國運動員及隨隊官員提供住宿、餐飲、醫(yī)療等保障服務。北京冬奧村包括居住區(qū)、運行區(qū)、廣場區(qū)三大功能區(qū)域。
在居住區(qū),北京冬奧村可提供2338個床位,冬殘奧會期間約1040個床位。
運行區(qū)主要為代表團注冊、辦公、安保、禮賓等功能;廣場區(qū)則是提供了一站式生活服務和文化體驗。
實際上,早在申辦冬奧會時,北京申冬奧代表團就提出了“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xù)發(fā)展、節(jié)儉辦賽”三大理念。
宋嘉業(yè)介紹,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公寓設計充分遵循這三大理念,本著對運動員和隨隊官員生命健康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在堅持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為每一位居住者營造溫暖的“家”,打造冬奧健康家園。
2021年11月5日,記者在冬奧村下沉廣場進行探訪。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他表示,北京冬奧村踐行綠色辦奧理念,引入了健康建筑的全新理念,竭力打造低碳建筑,通過對居住者的身、心和健康作為核心,對居住的安全性,健康性和智慧性提供了一整套系統(tǒng)化的解決方案,為運動員營造更加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打造冬奧健康家園。
未來,北京冬奧村將被打造成新時代引領性的健康居住社區(qū)。
此外,北京冬奧村全部通過綠色建筑三星級認證,按照我國超低能耗建筑標準進行建造,幾乎涵蓋了當前所有的節(jié)能建筑標準,通過冬奧會推廣北京“健康建筑”新理念、新技術,未來造福于市民。
據(jù)了解,今年11月20日和21日,北京冬奧村將進行壓力測試。
2021年11月5日,廣場區(qū)的下沉廣場內設有銀行。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場館運行團隊廣場區(qū)經理瞿嵩明介紹,壓力測試期間,將進行全要素的演練,包括居住區(qū)、運行區(qū)、廣場區(qū)等都要模擬賽時狀態(tài),商戶均需到位,進行能源、服務、閉環(huán)管理疫情防控等測試。
“我們會根據(jù)測試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查漏補缺,讓整個冬奧村的服務更加完善和到位!宾尼悦髡f。
冬奧村怎么進?
運動員抵達冬奧村第一站——由老舊廠房改造而成的代表團接待中心
從北京冬奧村北門入內,右手邊即是運行區(qū),賽時承擔各代表團注冊、安檢、禮賓、媒體接待的功能。
一層頗為寬敞的大廳是代表團接待中心,也是運動員和隨隊教練入駐北京冬奧村第一站報到的地方。
這個代表團接待中心便是由老舊廠房改造而成的,外觀上紅色的磚墻、銀色的鋼結構,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工業(yè)風。
據(jù)悉,為了秉承“節(jié)儉辦奧”理念,這一片區(qū)域由原北京第四清潔車輛廠廠房15棟既有建筑進行翻新、改造而成,在盡可能地保留原老舊廠房既有建筑的基礎上,翻新了1.26萬平方米的外立墻面。
同時,室內進行了裝修,并重新鋪設了全運營區(qū)的水、電、燃氣管線。此外,每棟建筑之間新建了“暖廊”:全透明玻璃幕墻的設計,能達到采光保暖作用。
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代表團接待中心經理趙玉艷介紹,運動員在門口安檢完,在接待中心大廳完成注冊、激活,報到后即可入住居住區(qū)。
趙玉艷介紹,運行區(qū)還將專門設置行李存放區(qū),為運動員報到提供便利;設置小會議室,方便代表團集體領取證件等。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冬奧村還投用了多個智能機器人,機器人主要在村長辦公室、代表團接待中心大廳、餐廳以及北京小屋進行應用和展示。
2021年11月5日,代表團接待中心的引導機器人。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在迎接代表團首站的代表團接待中心大廳,語言服務和導航機器人將為各國代表團提供導引相關服務;在村長辦公室,雙臂協(xié)同機器人將為賓客們提供沏茶服務;餐廳設有智能引導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多個種類的機器人,還配備了智能餐臺、智能取餐柜等設施。
冬奧村怎么住?
智能化設備多、無障礙細節(jié)盡顯人文關懷
完成注冊激活后,運動員即可入住公寓。居住區(qū)分東、西兩區(qū),由20棟公寓樓組成,橘黃、銀白兩種顏色的公寓樓錯落排列。
北投集團冬奧村項目部項目經理屈晨介紹,公寓樓的設計理念來自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形式,20棟建筑圍合成6到7個合院,其中,有2個比較大的院落,其余兩三棟樓各自組成小的院落。通過圍合和開放的空間變化,形成“樓樓有園、戶戶有景”的社區(qū)歸屬感。
屈晨介紹,冬奧村居住區(qū)中很多元素的設計都同樣彰顯著中國文化,體現(xiàn)出奧運文化和北京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其中,兩個大院落的設計靈感來自于清代乾隆年間的中國傳統(tǒng)冰上體育活動圖卷《冰嬉圖》,加上其他的景觀植物,營造出中國古典園林意境。
據(jù)了解,北京冬奧會賽時,18棟公寓樓將投入使用,其中東西兩區(qū)各啟用9棟。屆時,可提供客房2234間,最大床位可達2338張。冬殘奧賽時只啟用西區(qū)9棟公寓樓,可提供客房1040間。
居住區(qū)公寓分為4個戶型,135㎡、165㎡、190㎡、220㎡。
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場館運行團隊居民生活服務經理李彬介紹,以190㎡的公寓為例,共有2間臥室,1間會議室,1間辦公室,3個洗手間,1個客廳。
公寓樓里分為不同的空間,普通的臥室就是運動員空間,以及團長臥室兼辦公室、會議室,有些功能空間存在,滿足除生活外各國代表團開會、協(xié)商空間功能。
記者走進西區(qū)一間樣板間,直觀感受便是“細節(jié)到位”以及“智能化程度高”。
進入樣板間,記者發(fā)現(xiàn)整個房間干凈整潔,白色墻壁、暖色窗簾、天青色床頭,淺色復合木地板與深色家具的配合,使公寓內部整體十分溫馨。
2021年11月5日,冬奧村的房間環(huán)境。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每間臥室配有床、床頭柜、衣柜、衣架、臺燈等,所有按鈕和插座都是低位設計,緊急按鈕設在床頭柜上方顯眼之處,如遇突發(fā)情況可一鍵呼叫,信息直達中控室。
李彬介紹,為了讓運動員在賽時的睡眠得到保障,運動員們睡的床采用記憶棉材質,不僅舒適結實,床的形態(tài)還能調整。在工作人員的演示下,每張床均可使用遙控器調成睡姿、坐姿等不同場景的4種模式,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為人體脊柱提供最佳支撐。此外,床尾還為有加長床需求的運動員準備了床尾凳,使得整個床的長度能達到2.2米,甚至2.4米。
李彬介紹,考慮殘障運動員的需求,所有房間均設立了完備的殘疾人設施:室內門采用帶有把手的平移門;無障礙衛(wèi)生間地面為防滑地面,設置兩側有安全抓桿的坐便器,洗手盆為高度800mm的臺式洗手盆;無障礙淋浴間設置了安全抓桿和淋浴凳等。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轉換期間,每張床的床腳將進行拆卸,床的高度降低30厘米。
2021年11月5日,冬奧村房間內的無障礙衛(wèi)生間。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此外,針對冬季比賽運動員裝備大的特點,房間內還配備了專門的儲存空間,方便運動員擺放裝備。而衣柜也采用了推壓式開關門設計,開關自如,方便使用。
據(jù)了解,賽后,該居住區(qū)將轉換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戰(zhàn)略定位的人才配租。
冬奧村怎么玩?
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和文化體驗
除了運行區(qū)、居住區(qū),北京冬奧村還外設廣場區(qū)。
據(jù)了解,冬奧會期間,各國代表團的旗幟將在這里展示,休戰(zhàn)墻簽名也將在這兒舉行,營造出濃濃的奧林匹克國際大家庭氛圍。
廣場區(qū)域地下,則有著28處生活服務空間,涉及餐飲娛樂、商業(yè)服務、文化體驗等多項內容,這里是運動員、隨隊官員和媒體進行交流互動的主要區(qū)域。
北京北投商業(yè)地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曉東介紹,在疫情防控閉環(huán)管理的條件下,廣場區(qū)將作為運動員娛樂、休閑、購物的重要場所,為他們提供各類優(yōu)質的服務和保障尤其重要。
賽時,運動員可以在這里享受到“一站式”的生活服務,包括沖印、干洗、花店、書報亭、旅行社、美發(fā)美甲、便利店等7種業(yè)態(tài)。此外,廣場內還設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醫(yī)文化等展示區(qū)。
許曉東表示,冬奧會賽時期間,正逢春節(jié)和元宵節(jié),北京冬奧村廣場區(qū)將結合冬奧主題和冰雪元素,舉辦漢語學習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展示、體驗活動。 除此之外,“北京小屋”將主要展示科技冬奧元素和冬奧村的智能人居服務。
據(jù)了解,賽后,廣場區(qū)域將引進其他商戶,引進電影院、室內冰場等,未來將成為服務周邊居民的商場及寫字樓。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攝影記者 陶冉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李立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