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曹思琪 徐可越 張?zhí)煨?陳康 柳玉鵬】針對立陶宛“性質極為惡劣”的涉臺行徑,中國外交部21日發(fā)表聲明,宣布將中國與立陶宛的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18日,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多次勸阻,批準臺灣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此舉公然在國際上制造“一中一臺”,開了十分惡劣的先例。多位中國學者21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方此次罕見而嚴厲的行動就是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的嚴正態(tài)度,任何國家都不要試圖在臺灣問題上挑釁中國的底線。專家們還警告,如果立陶宛在臺灣問題上仍舊一意孤行,不排除存在中國與之斷交的可能性。面對中方的怒火,立陶宛開始向美歐“賣慘求援”。立外長蘭茨貝爾吉斯19日聲稱“由于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立面臨著經(jīng)濟和金融問題”。俄羅斯《觀點報》譏諷稱,立陶宛在臺灣問題上激怒中國“純屬愚蠢”。與此同時,不少國際媒體認為,中國未來有可能拿掉幾個臺灣“邦交國”,對臺當局進行更嚴厲的懲戒。外交部21日在聲明中警告臺灣方面,“企圖挾洋自重,搞政治操弄,最終必將是死路一條”。
立方“必須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一切后果”
11月18日,立陶宛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和反復交涉,允許臺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中國外交部21日在聲明中表示,此舉公然在國際上制造“一中一臺”,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nèi)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決定將中立兩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
外交部聲明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是中國同立陶宛發(fā)展雙邊關系的政治基礎。鑒于中立賴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政治基礎遭到立方破壞,中國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主權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不得不將中立兩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立陶宛政府必須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一切后果。
“中國遵守誓言,懲戒立陶宛”,《今日俄羅斯》21日稱,在對立陶宛涉臺行徑多次警告后,北京周日宣布降低與立陶宛外交關系的級別。中國外交部的聲明強調,近來立陶宛的涉臺行徑“在國際上制造惡劣先例”。中方多次警告立陶宛,稱“大家可以拭目以待,立方咎由自取,必將自食其果”。
今年以來,立陶宛對華惡意動作不斷。5月,立陶宛議會通過一項有關涉疆所謂“種族滅絕”的動議;隨后立陶宛又宣布該國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17+1”合作機制,并試圖拉歐盟其他國家一同退出。隨著立陶宛對華挑釁越來越嚴重,中國反制措施也逐步升級。8月10日,中國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21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時表示,從8月份中國召回駐立陶宛大使至今,立方并沒有改正錯誤,仍舊一意孤行,在臺灣問題上公開挑戰(zhàn)中國的行為是罕見的。他說,從最初召回大使到斷然降級,這體現(xiàn)了中方有理有節(jié)的態(tài)度,召回大使是給了對方一個冷靜期、反思期和糾錯期。但立陶宛依舊毫不悔改,因此有了降級。此舉表明了中方的鮮明態(tài)度,即在涉臺問題上任何國家都不能有僥幸心理,不能打馬虎眼,不要試圖在臺灣問題上挑釁中國的底線。
崔洪建表示,中方的出發(fā)點是堅決維護一中原則,不能讓立陶宛的行為對其他少數(shù)國家和政客構成示范效應。只有向立陶宛這樣的挑釁行徑做出強硬回應,中方的態(tài)度才能被國際社會所認識。他強調,未來如果立陶宛方面仍舊一意孤行,不排除存在斷交的可能性。
將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意味著兩國外交關系發(fā)生倒退,歷史上也曾出現(xiàn)過。上世紀80年代,荷蘭政府批準向臺灣出售6艘潛艇,中國表示強烈反對,并召回了駐荷蘭大使。雖然荷蘭最終只向臺灣出售了兩艘,后續(xù)4艘未能成交。但中國還是在1981年5月將與荷蘭的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直至1984年2月1日,兩國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
崔洪建表示,回顧歷史,可以看到之前中國與荷蘭的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后,荷蘭方面做出了一些改變和承諾,雙方才恢復了大使級外交關系。現(xiàn)在要看立陶宛會不會有所改變。
“立陶宛處在中國的紅線邊緣”
法新社稱,對于中國的決定,立陶宛外交部稱對此表示“遺憾”。立陶宛還狡辯稱,立方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同時也有權擴大與臺灣的合作,包括通過建立非外交使團”。
“立陶宛處在中國的紅線邊緣”,德國《柏林日報》說,中國目前還沒有與立陶宛斷交,只是用外交降級來警告立陶宛,這是因為立陶宛官方仍自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報道稱,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外交的紅線,但無論如何,與臺灣發(fā)展官方關系是不被北京接受的。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對《環(huán)球時報》稱,中國與立陶宛外交關系降級,是罕見而嚴厲的威懾,就是“要讓立陶宛感到疼”。中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后,意味著雙方磋商與交流大門基本關閉,投資和貿(mào)易往來也基本泡湯。他說,中國與立陶宛外交關系降級,對歐洲的一些親臺勢力也是一個震懾,“警告他們不要試圖在臺灣等原則問題上挑釁中國”。
崔洪建認為,對立陶宛來說,中立外交關系降級影響最大的是經(jīng)濟領域。此外,在多邊場合,涉及立陶宛自身利益的問題上,立陶宛將很難得到中國的支持。
立陶宛顯然也明白激怒中國的后果。據(jù)香港《南華早報》20日報道,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19日表示,立陶宛希望“歐盟在該國與中國的爭端中給予更強有力的支持”。他稱,“由于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立陶宛面臨著某些經(jīng)濟和金融問題”!爱斏婕坝√貐^(qū)時,立陶宛在外交政策領域的操作空間有限”。當被問及立陶宛是否想要歐盟提供更多“實質支持”時,他稱“將不勝感激”,并稱需要的支持“包括重新安排供應鏈和融資,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不過,《南華早報》稱,迄今為止,布魯塞爾只在口頭上表達了對立陶宛的支持。
“立陶宛在臺灣問題上激怒中國純屬愚蠢”。俄羅斯《觀點報》稱,近來歐洲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大增,中國到歐洲的運輸線路甚至出現(xiàn)擁堵,而立陶宛鐵路和港口運輸量卻在下降,收入大減。中國已幾乎停止從立陶宛進口木材、魚類和乳制品,并將立陶宛從貿(mào)易線路上刪除。報道稱,這個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似乎自認為可以同時與幾個全球大國對抗。該國與俄羅斯的激烈爭吵已經(jīng)給其經(jīng)濟帶來了巨大損失,近來又追隨美國與中國對抗,同樣未考慮經(jīng)濟后果。報道稱, 膨脹的心態(tài)使立陶宛無法思考自己在西方體系中扮演的角色:是與大國對抗的戰(zhàn)斗先鋒,還是一個試驗模型?
臺當局“恐因小失大”
外交部21日在聲明中還對臺灣方面發(fā)出警告。聲明稱,我們也正告臺灣方面,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無論“臺獨”勢力如何歪曲事實、顛倒黑白,都改變不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企圖挾洋自重,搞政治操弄,最終必將是死路一條。
包括西方在內(nèi)的不少國際媒體分析認為,中國還將對臺當局“倚外謀獨”的行徑進行更嚴厲的懲戒。路透社稱,目前只有15國與臺灣有“外交關系”。在本月晚些時候舉行的洪都拉斯總統(tǒng)選舉之后,“臺北可能會失去另一個盟友”。報道稱,在洪都拉斯,得到主要反對黨支持的總統(tǒng)候選人克,斃たㄋ固亓_在民調中大幅領先。她承諾,一旦當選,將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臺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恐因小失大”,臺灣退休“大使”徐勉生20日以此為題在《中國時報》上撰文稱,大陸強烈反對的焦點其實是蔡英文當局以具有“臺獨”意識的“臺灣”名義設立代表處。立陶宛人口只有280萬,貿(mào)易對象一向以俄羅斯、拉脫維亞、瑞典和波蘭為主,地理上距中國大陸遙遠,經(jīng)貿(mào)往來亦不密切。立陶宛同意臺當局設“代表處”,“可換得臺灣提供經(jīng)貿(mào)利益”,而根據(jù)往例,“最后的苦果往往由臺灣承擔”。文章說,目前民進黨當局與洪都拉斯的“邦交”已出現(xiàn)警訊,如果陸方再從中使力,將誘使洪都拉斯轉向!叭艉槎祭拐娴臄嘟涣,蔡政府形同是以官方的‘大使館’換取非官方的‘臺灣代表處’,因小失大,得失之間該如何計算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