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1921年5月1日,日本文學大師芥川龍之介作為日本大阪每日新聞社的海外特派員,從上海乘火車來到杭州。芥川龍之介的杭州之行,對西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給友人的信中盛贊“西湖之小巧玲瓏,美不勝收”,“西湖美景,如同明朝古畫”。
芥川龍之介(右一)在西湖樓外樓用餐
芥川龍之介在杭州呆了兩天,回國后發(fā)表的《江南游記》,用了六個章節(jié)來描寫西湖攬景,其中單用一個章節(jié)來講在樓外樓的午餐情形。
芥川龍之介在樓外樓品嘗菜肴,有“生姜清煮的鯉魚”,而且還品嘗了東坡肉,因為5月4日他由杭州返回上海當天,在寄給友人的明信片中,他用一首俳句表達了西湖印象:“盤中猶剩東坡肉,春燕呢喃鬧堂前”。
伊朗自漢代就與中國交往的文明古國,誕生了一位享譽世界的電影大師——阿巴斯·基亞魯斯塔米。有一種說法叫“電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阿巴斯的電影有著濃厚的人文關懷,如關心兒童教育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刻畫大地震中人性光輝的《生生長流》;反映平民真摯愛情的《橄欖樹下的戀人》……在他作品里流淌的不僅僅是伊朗的,也是全人類的共通的主題。
阿巴斯在晚年把自己的封山之作留給了杭州。而且名字就直截了當地表明了大師對杭州的喜愛——《杭州之戀》,并且決定由陳道明和李立群兩位表演藝術家來出演。盡管這部作品成了大師的未竟之作,卻留下了最接底氣的、表現(xiàn)杭州市民生活的攝影作品。
《杭州之戀》是阿巴斯為杭州量身打造的電影。為了深入取材,2014年到2016年,他四次來杭。與其他大師對著名景色流連忘返的是,阿巴斯愛上了杭州民俗氣息濃重的饅頭山社區(qū),將鏡頭對準了那里豐富的生活細節(jié):普通勞動者吳大姐,成為阿巴斯鏡頭中的主角,大師拍攝了她的日常生活;大師還入鄉(xiāng)隨俗,體驗了凌晨6點西湖邊的廣場舞、品嘗了杭州名小吃蔥包燴、松鼠桂魚、梅家塢龍井茶。
芥川龍之介眼里的杭州,可以說是“味道”杭州,一篇《江南游記》,樓外樓竟占了主要篇幅,芥川君在文學界并不以“吃貨”著稱,卻為了一塊小小的東坡肉,而在方寸文章之間“食指大動”。
阿巴斯眼里的杭州,可以說是“煙火杭州”,進入大師鏡頭的不是山水勝景,而是閭里市井,這更說明杭州“淡妝濃抹總相宜”,即使是“素面朝天”,也可以吸引世界的目光。(子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