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標志著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進入了新階段。在首都設立國家植物園屬國際較為通行的做法,代表了國家植物遷地保護的最高水平,是重要的標志性國家象征。
我國是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6萬余種。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類活動加劇,導致許多野生植物野外生存受到威脅。
據了解,野生植物資源保護主要包括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由于生境喪失、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自然保護地的不完全覆蓋等,并非所有植物都能在其自然棲息地中得到就地保護,這種情況下,遷地保護就是對野生植物進行搶救性保護的有效手段。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洪德元:我們國家要建立國家植物園是很對的,因為植物園在科學研究上、在對人類的科普上、在遷地保護上都非常重要,要有相應的設備去對應遷地保護的需求。
植物園是實施遷地保護的主要場所,我國現有植物園近200個,遷地保護植物2.3萬余種,占本土植物種類的60%。長期以來,植物園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洪德元: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需要有國家植物園,(這樣)才能夠做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最有效的保護。
專家介紹說,遷地保護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一些極度瀕危的物種開展搶救性保護,針對一些現有保護區(qū)范圍仍未能覆蓋的受威脅物種,以及需要人工輔助遷移的物種開展重點保護,并進行野外回歸。
國家植物園決定在北京設立,為何設在北京,都有哪些考慮?來看專家的解讀。
此次批復同意在北京設立的國家植物園規(guī)劃總面積近600公頃,分南、北兩園。依托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建設的南園以科研實驗為主,側重于植物基礎科學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植物資源利用核心技術研發(fā)。依托北京植物園建設的北園以遷地收集、科普、展示為主,側重植物應用研究、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園藝植物收集展示、園林園藝技術研究及培訓等。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館長 王康:我們南園和北園一共收集了植物大概有1.5萬種,而且這兩個園子還同時收集了世界上溫室的三大旗艦植物,這三大旗艦植物包括千歲蘭、巨魔芋,還有一個海椰子。(南園的)植物標本館一共收集了280萬份的植物標本,在亞洲是第一位的。
專家表示,要實現對我國植物最高效的遷地保護,頂尖科研人才和高端科研平臺是重要條件,而北京具備這些條件。國家植物園不僅要為植物遷地保護提供科技支撐,還承擔著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等多種功能,體現國家代表性和社會公益性,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文化的重要載體,北京在這些方面也具有明顯優(yōu)勢。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館長 王康:更為重要的是向公眾展示珍稀瀕危植物的一個科普功能,這也是要把國家植物園設立在北京,發(fā)揮科普功能、發(fā)揮科研功能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
同時,相比南方城市的水土氣溫條件,北方城市更需要綠化樹種方面的科研支持。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加強綠化樹種研究,有利于為北方城市樹種選擇、園藝搭配樹立樣板,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fā)展。
據了解,國家林草局已牽頭啟動國家植物園體系規(guī)劃,按照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的原則,分區(qū)域穩(wěn)步推進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
此次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是建設國家植物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林草局表示,今后將在廣州等地建設區(qū)域國家植物園,逐步實現我國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得到遷地保護的目標。
國家林草局表示,將堅持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籌建設,加快推進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茖W合理規(guī)劃國家植物園空間布局,采取整合與新建相結合的方式,穩(wěn)步構建以代表國家形象的國家植物園為核心,以代表典型氣候帶和典型植被特征的區(qū)域國家植物園為主體的國家植物園體系。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洪德元:我們有高山、熱帶、荒漠、寒帶,所以適應不同的氣候,對于科學研究來講,深入研究的話,那應該有不止一個國家植物園,國家植物園也要有一點多樣性。
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對野生植物的就地保護邁出重要步伐。建立以國家植物園體系為引領的植物遷地保護網絡,可與就地保護體系有機銜接、相互補充,將有效實現中國植物多樣性保護全覆蓋和可持續(xù)利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