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造手機的小米,為何突然造汽車?造汽車的吉利,為何突然造手機?看似南轅北轍的造手機與造汽車的內部是否有必然聯系?該聯系與當下如火如荼的智能化趨勢是否有關聯?該關聯在手機與汽車的高度整合中,是否會重塑汽車行業(yè)的傳統研發(fā)體系與行業(yè)競爭格局?該重塑趨勢下廣大車企如何積極應對?基于這條線索分析,能否進一步探究上汽等車企捍衛(wèi)靈魂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華為等宣稱不造車的核心邏輯是什么?
本報告基于上述思考,進行了簡單梳理與探究。
2021年,手機制造為主的小米為何造車,汽車制造為主的吉利為何造手機,造手機與造汽車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系?
2016-2021年,雖然小米業(yè)務越來越多元,但收入主要來自手機,吉利雖然家族業(yè)務一直比較多元,但吉利控股比較專一,高度聚焦汽車產業(yè)。
目前,手機與汽車都挺“內卷”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掙錢越來越難,按理說,兩者更得認認真真夯實主業(yè),但為什么都像個花心大蘿卜,都喜歡吃在碗里看著鍋里?2021年3月,小米不再扭扭捏捏,突然宣布造車,雷軍放出狠話,小米汽車是我最后一次重大創(chuàng)業(yè)項目,我愿意押上這一生的所有戰(zhàn)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2021年9月,吉利暗度陳倉,突然現身武漢宣布造手機。
手機能否賦能小米造車?造車的吉利為何開拓手機業(yè)務?未來手機與汽車能否檫出火花?
手機已經成為多數用戶開車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21年開車使用手機的概率高達85.81%
手機正加速向汽車價值鏈滲透,尤其是開車環(huán)節(jié)。易車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有高達85.81%的用戶開車時使用手機,其中偶爾使用占比61.23%,經常使用占比28.32%,頻繁使用占比10.45%,后兩者占比相加接近40%。
一方面用戶開車時高度依賴手機,另一方面,使用手機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低頭看一眼手機至少3秒,如以60公里/小時速度開車,3秒差不多“盲開”了四五十米,期間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不完全統計,開車打電話的事故發(fā)生概率,是正常開車的2.8倍,開車看手機發(fā)生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開車的23倍。
對安全優(yōu)先的政府而言,一定會努力限制用戶開車時使用手機,對體驗優(yōu)先的車企而言,一定會努力實現手機使用與用車安全之間的有效結合。
開車主要使用手機四大功能:看導航、打電話、支付、聽音樂
易車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開車用戶使用手機功能最多的是導航,占比高達80.58%。目前,不管是看手機導航,還是看車機導航,都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但未來隨著高級輔助駕駛或自動駕駛的加速普及,導航功能將被寄予厚望。
打電話、聽音樂兩大功能的需求也挺高,使用率分別為51.79%、45.09%。目前藍牙技術已在中國車市高度普及,實現了手機與車載電話、車內音響等的高度結合,大幅降低了安全隱患,未來隨著語音識別等技術的進一步提升與普及,有望進一步降低接打電話、聽音樂時的安全隱患。
手機支付功能也被開車用戶頻繁使用,由于使用場景聚焦停車場、高速公路收費站等,車子大體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安全隱患小得多。
車企一直渴望通過車聯網,在導航、音樂、電話等方面,降低或替代用戶對手機的依賴,但收效甚微。目前的跡象是,車子越智能越依賴手機。
中國車市新興群體的老年用戶,開車時使用手機導航的偏好更高,2021年的使用率高達92%
易車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5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使用導航的比例高達92%,大幅高于中年與青年。
在中國,青年、中年絕對以工作為核心,不乏996,用車高度聚焦上下班、接送孩子等熟悉場景,導航使用相對較少。但55歲以上的高齡駕車用戶,以退休人員為主,且目前退休主體是60后,以黨政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人員為主,不僅家庭財富相對豐厚,而且具有游山玩水的浪漫情懷,再加60后退休人員的家庭結構以“少子少孫”為主,游山玩水時間充裕。只要是出去玩的,估計不少路都沒走過,使用導航的概率會更高。
近幾年老年用戶對中國車市的銷量貢獻持續(xù)增加,2020年達到120萬輛,2021-2025年有望突破200萬輛,新趨勢不僅會強化駕車時的導航使用,也會給手機、車機,以及手機與車機的結合等提出更多要求,諸如進一步豐富旅游景區(qū)的導航功能、進一步完善救援與服務等。
中國車市新興群體的女性用戶,開車時使用手機聽音樂的偏好更高,2021年的使用率高達59.74%
易車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開車女性使用手機聽音樂的偏好明顯高于男性,使用率高達59.74%,男性僅有44.15%。
隨著家庭增購與單身女性的持續(xù)增多,女性正成為中國車市的新興消費群體,2021-2025年的銷量貢獻有望突破800萬輛,爭取女性用戶,將成為主流車企的核心戰(zhàn)略,不少車企正絞盡腦汁思考與吸引女性用戶。
如何吸引女性用戶?易車研究院建議車企從聽音樂切入,豐富音樂內容生態(tài)、升級車內音響系統、提供無線K歌功能等,爭取吸引更多女性用戶。
中國車市優(yōu)質群體的高收入用戶,開車時使用手機接打電話的偏好更高,2021年的使用率高達58.54%
易車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家庭收入越高的用戶,開車時接打電話的概率越高,2021年家庭可支配收入50萬元以上用戶的使用率接近60%。
整體上看,高收入群體以企業(yè)老板、管理層等人士為主,這些用戶的社交更豐富,商務應酬更多,開車時接打電話的概率自然更高。
為了降低接打電話的安全隱患,越來越多的汽車通過藍牙技術、多功能方向盤等,實現了免提接聽。未來隨著語音識別等功能的進一步完善與普及,將持續(xù)提升接打電話的安全性。當然,最徹底的是自動駕駛,杜絕“一心兩用”。
手機進一步升級了主流車企核心理念——人•車•生活有機結合,且未來還有更大升級空間
面對手機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以及手機存在巧取用戶數據等潛在隱患,不少車企想通過車聯網項目,替代用戶對手機的依賴,但目前絕大多數車企的車聯網項目事與愿違,因為手機具有內容生態(tài)更豐富、軟件更新更及時、網速更快、流量更多、存儲空間更大等諸多比較優(yōu)勢……車聯網在打電話、聽音樂等場景,只能發(fā)揮投屏等輔助功能。
看導航、打電話、支付、聽音樂等功能,僅是手機價值的簡單表現,實質上手機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升級了人•車•生活的有機結合,該結合正是廣大車企的核心價值理念。
未來隨著汽車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手機還有更大發(fā)揮空間,不過參與難度遠大于當下“看打付聽”等簡單功能。
2021年,中國用戶對用手機內容替代車機內容的消費意愿高達88.48% ,未來將進一步強化手機作用
目前,受制于更新效率、素材質量等,車機提供的音樂、視頻、導航等內容對開車用戶的吸引力,遠不如手機內容。2021年,仍有高達88.48%的用戶,渴望用手機內容替代車機內容。
未來,隨著技術進步與安全隱患的減少,開車用戶對內容層面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基于強大的內容生態(tài),手機的作用勢必會被進一步強化。
2021年,中國用戶對用手機替代傳統車鑰匙的消費意愿高達67.81%,未來將進一步強化手機作用
目前,不少人士腰間別車鑰匙,褲袋插手機,左看像日本武士,右看像地主老財。如能二合為一,自然是最好不過。
易車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用戶渴望用手機替代傳統車鑰匙的意愿挺高,2021年高達67.81%。
少部分車企通過合作手機企業(yè),已推出智能車鑰匙,未來一旦車企也造出手機,勢必會加速普及智能鑰匙,更好保護自身用戶數據。
2021年,用戶渴望手機與車機有更多“智能互聯”,未來將進一步強化手機作用
用戶渴望手機與車機能有更多“智能互聯”,其中位居首位的是投屏功能,意愿高達68.08%,解鎖意愿67.81%,遠程啟動意愿66.33%,大燈、防盜、滯留兒童等各種提醒意愿緊隨其后。由車大燈忘記關閉,導致電瓶虧電,甚至無法啟動,不得不找人接電等事件,相信絕大多數司機都遇見過。兒童滯留導致兒童死亡等惡性事件,相信足以讓任何一位司機膽戰(zhàn)心驚。
在傳統用車環(huán)境,忘記關大燈、兒童滯留等隱患幾乎都無法解決,但有了智能手機的介入,好多隱患都會迎刃而解。
在現有利益格局下,越人性化設計,越會引爆手機企業(yè)與汽車企業(yè)的沖突,諸如大燈、兒童滯留等提醒,都會迫使車企開放更多接口,共享更多用戶數據。尤其是無人駕駛時代,手機可能會控制車子的一切,屆時兩者的沖突只會更大。車企與手機制造商之間的沖突,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智能手機越來越像汽車的“遙控器”,助力車企進一步升級人•車•生活有機結合的價值理念
不少車企一直強調人•車•生活有機結合的價值理念,初衷是好的,希望車子的設計等可以更加人性化,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近五年(2016-2020年),隨著智能化浪潮快速蔓延至汽車行業(yè),瞬間讓用戶覺得車企的人•車•生活有機結合的價值理念,還有不少完善空間:駕車時,要有更豐富的娛樂內容;離開車時,要有更緊密的溝通;修車時,要有全方位的監(jiān)控……
按照用戶訴求分析,車市將演化出一條新路徑:汽車越智能,手機遙控范圍越廣。手機會越來越像汽車“遙控器”,在人•車•生活有機結合的價值理念中發(fā)揮關鍵作用。
車市智能化趨勢,將孕育出全新產品“智能助手”,目前,手機是最適合扮演“智能助手”角色的
在汽車智能化程度快速提升的過程中,多種功能被高度集成,必然會孕育出全新產品——智能助手。就像電視一樣,需要個“遙控器”。
目前,手機正扮演起關鍵的“智能助手”角色,但局限于APP軟件等的簡單連接。未來隨著汽車的智能化程度進一步提升,不斷深入車子底層技術,車子的智能化集成會越來越有自身特色。
理論上,汽車的“智能助手”不局限于手機,車鑰匙等都有升級為“智能助手”的可能。
全新產品“智能助手”將引爆車市全新戰(zhàn)爭——智能入口之爭
一旦某個產品高度集成了車子諸多智能化功能,搖身一變?yōu)椤爸悄苤帧,意味著它不僅可以控制汽車,還能發(fā)揮連接作用,密切人•車•生活。
智能化時代,“智能入口”就像車市咽喉,一旦失去,產品再好,也將受制于人。上汽等部分車企,之所以不愿意失去靈魂,本質上是不愿意丟失“智能入口”,不愿意在智能化的浪潮里,被人掐住脖子。華為等雖然信誓旦旦不造車,但爭分奪秒搶占“智能入口”,基于ICT技術,企圖在車市構建起堅不可摧的“入口通道”。也就是說,華為不需要車企的靈魂,靈魂這破玩意在中國又不能當飯吃,交出“入口”就可以!可見華為經常強調的“在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慧能源(600869)、智能互聯、智能車云五大領域,幫助車企造好車” 等都是大實話,都是舉著明牌和車企玩。
戰(zhàn)爭已經打響,2021年,小米、吉利的跨界布局,本質上是圍繞手機與汽車,展開的一場“智能入口”之爭
隨著智能化的加速,“智能助手”的涌現,汽車行業(yè)將再掀血雨腥風——智能入口之爭
2021年,小米不再扭扭捏捏,突然宣布造車,雷軍強調,從個人設備,到智能家居,到智能辦公,再到智能出行,小米將為全球米粉提供全場景、全方位的美好智能生活;同期,在沒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吉利突然宣布造手機,李書福強調,手機可以鏈接車聯網、衛(wèi)星互聯網,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做強生態(tài)圈。
雷軍與李書福的言辭鑿鑿,不約而同強調了“智能、生態(tài)、場景”等關鍵詞,本質上都在布局“智能入口”之爭。
目前,多數車企還在嗑瓜子,看熱鬧。
手機已經成為多數用戶開車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21年開車使用手機的概率高達85.81%,其中使用最多的有四大功能,分別為看導航、打電話、支付、聽音樂。
隨著車市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用戶對手機的訴求不局限于“看打付聽”等簡單的內容層,還包括更多的深度連接,更緊密的人•車•生活的有機結合。
在智能化趨勢下,車市正演化出全新產品——智能助手,隨之而來是全新戰(zhàn)場——智能入口之爭。
目前手機正扮演起關鍵的“智能助手”角色,且未來還有更大發(fā)揮空間。上汽等部分車企,之所以不愿意失去靈魂,本質上是不愿意丟失“智能入口”,不愿意在智能化的浪潮里,被人掐住脖子。華為等雖然信誓旦旦不造車,但都在爭分奪秒搶占“智能入口”,基于ICT技術,企圖在車市構建起堅不可摧的“入口通道”。
戰(zhàn)爭已經打響,2021年,小米、吉利的跨界布局,本質上是圍繞手機與汽車,展開的一場“智能入口”之爭。目前,多數車企還在嗑瓜子,看熱鬧。
易車研究院基于易車的用戶數據優(yōu)勢,整合全行業(yè)數據資源,定位車市“非商業(yè)智庫”,堅守獨立、客觀、建設性原則,服務企業(yè)決策層,為全球車企、經銷商以及投資機構等在華發(fā)展提供戰(zhàn)略、市場、產品、用戶等咨詢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