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施詩報道
速覽全球市場,聚焦市場熱點。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全球財經連線》特別節(jié)目。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了兩位嘉賓來聊聊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以及接下來的投資策略。他們分別是中信證券(600030)研究所副所長明明、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杰(Ethan)。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過去一周全球主要央行的利率決議。
美聯(lián)儲將聯(lián)邦基金利率目標區(qū)間上調25個基點至0.25%至0.5%。
英國央行將基準利率從0.5%上調至0.75%。
日本央行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1%不變,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維持在0%附近不變。
土耳其央行維持14%的基準利率不變。
印尼央行維持3.5%的基準利率不變。
俄羅斯央行維持20%的基準利率不變。
此外,3月10日,歐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維持三大關鍵利率不變。
《全球財經連線》:作為全球關注度最高的央行,美聯(lián)儲終于開始加息,關于美聯(lián)儲加息的影響,二位怎么看?
美債倒掛擔憂衰退風險
明明:美聯(lián)儲加息實際在預期之內。整個市場對此次加息預期非常充分。加息前,美聯(lián)儲也在不斷與市場做溝通。在1、2月份時,市場擔心美聯(lián)儲可能會加50個bp,部分美聯(lián)儲官員曾這么表態(tài)。但受俄烏局勢的影響,以及全球經濟的一些變化,最后美聯(lián)儲選擇了加25個bp,比最悲觀的情景要更好。所以在加息當天,全球資本市場都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上漲。另外,從債券市場的表現(xiàn)來看,加息當晚,5年期美債和10年期美債一度出現(xiàn)了倒掛,標志著大家比較擔心未來美國經濟走向衰退。
加息步伐比最悲觀預期緩
王昕杰:除了3月加息由原本50個bp調到25個bp之外,此前市場上有一些觀點,認為今年大概會有8到9次的加息。但在會議后,鮑威爾的說法為包含此次3月的加息在內,今年剩下6次會議再各加1次,今年加息的總數為7次。加息的步伐也是比市場最壞的預期稍微緩一些。這也讓整個市場松了一口氣。另外,其實從2000年之后,美聯(lián)儲就從來沒有在一次議息會議中加50個基點。所以只加息25個基點,對于市場還是有比較好的提振。
在此次議息會議后,整個加息的路徑圖相對比較清楚。不過仍留下伏筆——此輪加息周期或有可能把整個基準利率從目前的水平拉高至2.5%-3%。此前,美聯(lián)儲認為在這一輪加息周期的環(huán)境中,中性利率大概在2.4%。如果在后期,基準利率抬升到這么高,其實會對美國經濟帶來比較直接的沖擊。
我想市場還沒有在這一次加息中消化這個消息。但在未來一段時間,整個加息路徑逐漸比較明確的過程中,可能會反復提起。此輪加息進程會不會重新導致美國比較快速地進入到一個收縮的情況?這是我們在后續(xù)應該要留意的。
《全球財經連線》:兩位都提到了加息的次數,其實另一個關注的焦點是,縮表最早可能從5月開始,但目前市場表現(xiàn)比較平靜。兩位怎么看待目前市場的態(tài)度?
市場對縮表預期充分
明明:其實美聯(lián)儲在今年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提到了縮表,所以市場的預期本身也比較充分。具體什么時點開始縮表,要再等待后期會議的討論,也還要看美國的經濟數據。
從市場的角度,我覺得其實市場跟美聯(lián)儲出現(xiàn)了一定的分歧。市場很多觀點認為美聯(lián)儲今年加息7次甚至縮表,從交易的角度來說,可能沒有那么可信。美國經濟到底能不能承受這么快收縮,快速加息甚至縮表,大家其實是打上一個問號的。所以從交易的角度,現(xiàn)在可能還是觀望的情緒。
從美聯(lián)儲本身來說,縮表其實更重要的是推升長端利率。此次加息之后,它的曲線出現(xiàn)倒掛,意味著未來衰退的可能?s表主要會推升長端利率,會保持相對斜向上的曲線。這對美聯(lián)儲來說是比較重要的。所以,市場的角度和美聯(lián)儲的角度出現(xiàn)了分歧,還要看后面數據的走勢。
縮表可能不是下輪政策制定的優(yōu)先考慮
王昕杰:整個市場對縮表的預期是今年內會開始進行。鮑威爾也沒有說一定會在5月份。
縮表本身對于長端利率的影響相對比較大。如果說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影響大,那對利率敏感的資產沖擊會比較大。
另外,此次議息會議后,鮑威爾的表態(tài)從過去觀察疫情轉向更在意通脹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表現(xiàn),對美聯(lián)儲來說可能比較重要。更急劇收縮資產負債表的動作,并沒有特別的緊迫性。關注點在通脹的話,大家可能更關注利率的走向。
縮表本身來看,在未來幾次議息會議中肯定會有所討論,但可能不會是美聯(lián)儲在下一輪政策制定過程中優(yōu)先考慮的點。
《全球財經連線》:除了經濟數據之外,接下來哪些因素將影響美聯(lián)儲的決定?
美聯(lián)儲關注通脹和勞動力市場
明明:經濟數據方面,更重要的是和通脹、勞動力相關的一些數據。美國現(xiàn)在面臨勞動力市場比較緊張的問題。隨著疫情逐步的控制和改善,勞動力市場能否得到緩解?這對美聯(lián)儲的決策會非常重要。
另一個不確定性是俄烏局勢。俄烏局勢的發(fā)展對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較大。我們很難判斷未來局勢會如何發(fā)展。從美聯(lián)儲的角度,全球的局勢變化也是很重要的變量。
關注供應鏈瓶頸對經濟的影響
王昕杰:這次議息會議下調了整個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另外,對今年核心通脹預期的表述從原來的2.7%上調到4.1%。整體來看,政策在宏觀數據的層面,除了剛剛提到的就業(yè)外,大家比較擔憂通脹很可能會侵蝕整個美國在今年的經濟活力。
此外,大家可能會關注各項行業(yè)或者產業(yè)供應鏈的問題,特別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半導體芯片的短缺。原來的預期是今年下半年可能改善,目前美聯(lián)儲的預判已經延到明年上半年,才有可能改善。這也會導致宏觀經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全球財經連線》:剛剛兩位都提到了俄烏沖突對通脹的影響,那么你們覺得發(fā)生滯脹的概率有多大?
可能出現(xiàn)類似滯脹的環(huán)境
明明:從市場表現(xiàn)來看,通脹上升和經濟下行預期在增強,滯脹發(fā)生的概率確實較大。但滯脹其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經濟環(huán)境,目前來看,全球經濟增長與80年代初滯脹的環(huán)境有明顯不同,所以我更傾向于是一個類似于滯脹環(huán)境。雖然沒到那么極致的一個組合,但全球通脹的持續(xù)時間可能較長,除俄烏局勢外,全球供應鏈問題、全球產能問題、全球能源革命問題都會推高通脹。
從經濟增長角度來看,今年全球經濟還能保持一定增速,但是對比去年肯定是會下降的,主要原因還是受到疫情的擾動。去年是海外經濟在疫情后修復最快的一年,并且是全球財政政策、信貸政策最積極的一年,考慮到經濟本身的慣性回落,今年經濟增速肯定是要慢慢降低一點。
綜上來看,確實通脹在上升,經濟在下行,但與經典的滯脹還有一定的差距,是一個類似于滯脹的環(huán)境。
不必過度擔憂滯漲
王昕杰:同意明明老師的看法。雖然宏觀上通脹在高位,經濟增速出現(xiàn)下滑,但從同比角度來看,仍在平均以上的水準,只是環(huán)比部分有下滑趨勢。因此對比過去的滯漲,目前情況值得關注,但不必特別擔憂。后續(xù)觀察點在于通脹是否從高位逐步下滑,給予貨幣政策一個比較大的彈性空間,否則應對通脹加息的步伐加快或調高,確實會對宏觀經濟造成沖擊,導致經濟活動下滑,進入更為悲觀的環(huán)境。目前來看,基于通脹表現(xiàn),以及供應鏈有機會逐步緩解的情況,應該可以得到較好控制。
《全球財經連線》:本周除了美聯(lián)儲,日本央行、英國央行都公布了利率決議,我們可以看到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出現(xiàn)了分化,對此你們又怎么看?
全球經濟和通脹周期不同步
明明:主要還是受到疫情的擾動,全球的經濟周期和通脹周期出現(xiàn)了不同步。不同國家的疫情進展與控制的速度不同。比如,歐美經濟現(xiàn)在的核心問題可能是疫情后的通脹;但亞洲國家,比如日本、韓國最近的疫情仍較為嚴重,所以它們更擔心疫情和衰退的問題。因此,主要還是全球周期的差異。
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分化加劇
王昕杰:我也同意明明老師的說法。在疫情的影響之下,整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周期已經呈現(xiàn)不同步的情況。
歐美國家中,美聯(lián)儲并不是最早加息的。更早之前,英國央行已經率先邁出應對通脹的加息步伐。歐央行可能也會改變對貨幣政策調整的態(tài)度。
復蘇情況比較明顯的發(fā)達市場國家,特別是在去年上半年邁入到復蘇階段的美國,和下半年邁入到復蘇階段的歐洲,其實都會考慮在貨幣政策上有比較激進的動作。但在未來一段時間,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相較于歐美市場,應該還是會維持在比較緩慢的情況。這取決于不同國家本身在不同經濟周期的表現(xiàn)。
《全球財經連線》:那么,不同的貨幣政策、不同的經濟周期對全球資本市場又有哪些影響?
今年資產價格波動會加大
王昕杰:主要還是資本流動。當美聯(lián)儲的加息步伐確定,而且在宏觀經濟的增速出現(xiàn)下滑的過程中,資金會開始流出,去尋求更有機會的市場。比如在新興市場,或者是其它的一些經濟體,尋找疫情之后出現(xiàn)比較好的反彈的投資機會。
預期加息路徑確認后,反而對美元本身是利空消息。雖然在加息,但可能會出現(xiàn)資金流出,去不同的市場當中,到新興市場、到亞洲、到中國去尋找機會。這也會導致好的資產與沒有吸引力的資產形成比較明顯的分化。
隨著熱錢的流動,另外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資產價格波動會比較大。熱錢快進,一旦有消息出來又快出的情況下,我認為今年整體的資本市場應該會呈現(xiàn)比較大幅的波動。
那會取決于資金的流向。資金流向會去觀察資產,在未來一段時間,不管是在經濟增長,還是估值的重新評估,都會有一些變化。 2000年到去年,其實整體的風險資產都是同步上揚的。但跟過去幾年不同,在今年,對于投資人來講,如果到海外投資, 應該會看到相對比較明顯的分化。
市場存在一定金融風險
明明:直接的影響是導致全球資產價格出現(xiàn)比較大的波動,而且資本的流向也變得更加復雜。通常,基于不同國家的利差匯差,我們對不同的資產進行定價和估值。但因為疫情、包括剛才提到的經濟周期分歧的原因,導致整個估值模型或者是定價出現(xiàn)了比較大的矛盾。這對于全球的資本市場來說,是比較大的挑戰(zhàn)。甚至從更為嚴重的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一定的金融風險,使得整個金融市場變得更加脆弱。
《全球財經連線》:那么接下來你們比較看好哪類資產?
關注低利率敏感度資產
王昕杰:短線上必須考慮避險資產,特別是黃金,不管對未來一段時間的通脹風險,或者短期地緣政治風險,都有很好的對抗作用。此外,在當前波動相對較大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增加一些防御性資產,甚至增加一定比例的現(xiàn)金儲備,尋求更好的投資機會,重新布局。
未來一段時間美聯(lián)儲加息步伐相對明確,利率敏感度較高的資產受到的沖擊較大。所以海外固收投資人可能會關注一些低利率敏感度資產,比如新興市場的美元債,或者中資美元債。
還有一類資產值得后續(xù)關注,當發(fā)達市場開始考慮對抗通脹,在意整個經濟增速下滑,甚至美股在做風險調整、估值調整的情況下,可考慮做一些不同經濟周期的避險配置。亞洲特別是中國資產,對于海外投資人,可能會作為美聯(lián)儲加息周期的對沖,或者在未來一段時間政策利好支持下,都會增加布局。
長期角度來講,科技制造、雙碳目標下的能源轉型兩個主題,在國內和海外投資都會受益。
關注避險資產和大宗商品
明明:全球角度來看,避險資產和大宗商品比較占優(yōu),比如原油、黃金等避險資產,都是比較受益的。但也要關注一點,此次美聯(lián)儲加息后,海外股票市場風險資產也出現(xiàn)較大幅度上漲。這是預期的問題,如果大家認為美聯(lián)儲這么快地加息,最后一定會以美國經濟作為代價,長期來看,美國經濟下行,利率反而可能會有下降趨勢,所以近期風險類資產也有一定程度上漲。
從總的基本面來看,避險資產、大宗商品是比較受益的,但也不可忽視市場波動較大背景下,特別是有的資產前期下跌幅度較多,可能對風險資產也會有一定的階段性利好。
《全球財經連線》:我們很多觀眾是A股的投資者,因此也想問問兩位對A股的看法。
國內股市將進入穩(wěn)定階段
明明:前期波動后,近期金融委會議釋放了比較強烈的穩(wěn)定信號,接下來國內股票市場會進入相對穩(wěn)定的階段。
之前一段時間股票市場下跌,主要原因是投資者對今年經濟增長信心不足。但今年一二月份的經濟數據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復蘇,特別是基建、制造業(yè)的復蘇比較明顯。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兩會的安排部署,今年后期還會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不管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還是產業(yè)政策。
比如貨幣政策,雖然本周降息落空,但三四月份降準的概率較大,歷史上三四月份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降準時間窗口。此外還有一系列結構性的貨幣政策,針對小微企業(yè)、制造業(yè)的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會更加明顯。
今年更重要的是財政政策,特別是進一步減稅降費。而且今年在沒有擴大財政赤字比例和增加專項債規(guī)模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財政政策的力度,包括去年利潤的轉結,以及去年1.2萬億地方債資金轉移至今年運用。
此外中央提出今年102項重大工程項目的推進,包括前期論證多年的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近期都會很快落地,所以從基建數據來看,水利投資、一些制造業(yè)投資的增速是非常快的。
此前大家比較擔心房地產風險,此次金融委會議上特別提到了防范和化解房地產市場的風險,一方面是因城施策,很多地方、城市推出了相應的政策,另一方面是建立良性循環(huán)。所以今年保障房建設、舊改建設都可能成為房地產良性循環(huán)的投資主線。
短期來看,受到俄烏沖突、美聯(lián)儲加息的影響,國內的股票市場在前期一段較大波動之后,可能會迎來一個平臺期、震蕩期。展望今年全年及后續(xù)市場,在一系列政策落地的背景下,對于中國的股票市場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預計未來資金將持續(xù)流入中國
王昕杰:比較重要是信心修復,過去一段時間A股、港股、海外中概股在信心層面受到比較明顯的影響,所以信心修復是第一步。但在信心修復之后,還是需要一些比較實質的利好。所以我們在等待金融委會議釋放維穩(wěn)信號之后,有一些比較積極的措施,在未來一段時間陸續(xù)落地。
短線上,是在消化整理的過程,整體表現(xiàn)偏向比較震蕩的行情。但從長期的角度來看,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地,對于大盤會有較好支撐。剛才也提到海外市場把中國作為避險對沖的資產去做配置,未來外資仍然看好中國可以作為布局方向,后續(xù)應該還會有資金會做持續(xù)流入的布局。
標的挑選方面,油價在相對高位,能源相關的一些標的短期有機會受益。但中長期要看政策,剛才提到的幾個方向,在海外和國內布局邏輯是一樣的,所以新能源、半導體是我們比較關注的方向。未來一段時間一些政策落地在基建,與建材相關的一些題材都有表現(xiàn)的空間。所以在信心建立之后,可以重新考慮在A股的布局上做一些合適的標的挑選。
《全球財經連線》:最后我想請兩位給A股投資者一些建議,面對不確定性和風險的增加,他們應該如何避險?
投資者要避免追漲殺跌
明明:投資者要控制好自己的倉位,避免追漲殺跌。市場有些波動在我們控制范圍之外,大家都會有較好的長期盈利預期,但短期的波動可能會給我們心理上、對于風險的控制上帶來很大擾動。比如無論是直接投股票,還是通過理財投資,當看到凈值出現(xiàn)大波動,大家難免出現(xiàn)一些焦慮。所以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還是應該有長期的眼光,對于短期的波動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風險,避免出現(xiàn)追漲殺跌的情況。
建議投資人分散投資
王昕杰:希望投資人保持投資、長期投資。未來一段時間,市場仍然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反復,包括地緣沖突持續(xù)的時間、通脹的威脅以及海外貨幣政策的調整。在這些因素疊加的過程中,可能這兩天市場反彈,然后消息一旦被消化又很快回跌。投資人可能會跟隨著市場表現(xiàn)追漲殺跌,坐過山車。如果做一些分散的投資,把握長期投資的要訣,就會比較平穩(wěn)地度過市場波動的情況。此外也可以做一些分散的投資,比如剛才提到的新能源或能源轉型、科技相關的制造業(yè)等一些主題,可以部分布局在國內,部分布局在海外,達到分散和對沖單一市場風險的作用。
。ㄒ陨蟽热莶淮肀緢笥^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策劃:于曉娜
監(jiān)制:施詩
責任編輯:和佳 杜弘禹 趙越 李依農
制作:李群 袁思杰
設計:林軍明 白宇航
新媒體統(tǒng)籌:丁青云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