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上海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正處于攻堅階段,不少生活在滬的外籍人士用自己的方式為上海加油,為中國鼓勁。
如何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為自己深愛的這座城市傳播一些正能量?36歲的尼泊爾醫(yī)生阿思勢(Maskay)一直在細心尋找。偶然間,他看到城市化倫理學家和媒體藝術家JT Singh在2016年創(chuàng)作的一段視頻《永遠的上!。
阿思勢自述
視頻《永遠的上海》
視頻在很短的時間里巧妙地融合了上海的現(xiàn)代化和多元性,令他為之一振。阿思勢立即決定:聯(lián)系原作者,向上海市民分享這段視頻!讓他開心的是,原作者JT Singh不僅同意分享,還希望通過他傳達一個信息——上海,繼續(xù)前進!
視頻中,從清晨浦東陸家嘴(600663)的現(xiàn)代化建筑開始,畫面迅速切換到老弄堂,有刷牙的大叔、燒飯的阿姨、地鐵車廂里擁擠的乘客,還有小鋪里熱氣騰騰的包子、弄堂口歡笑的孩子、歡唱的小鳥和互相依偎的老人……在東方明珠(600637)塔背后的夕陽襯托下,上海的一天漸漸結束。這段視頻雖然只有3分鐘,卻用蒙太奇的手法向觀眾展現(xiàn)了可愛的上海市民和讓人熟悉的煙火氣。
“我之所以這么喜歡這段視頻,是因為它不僅讓我想起上海曾經(jīng)是什么模樣,而且也告訴我們,這一切結束后,我們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卑⑺紕菡f。
今年是阿思勢來到上海的第20個年頭。2003年,拿到政府獎學金的阿思勢第一次來到上海,攻讀醫(yī)學碩士學位,畢業(yè)后進入上海和睦家醫(yī)院工作。作為一名外科醫(yī)生,阿思勢深知血液在手術中的重要性。他發(fā)現(xiàn),上海的很多外籍友人愿意獻血,但不知道途徑。因此,他在多方支持下,打造了一個向外籍志愿者宣傳無償獻血的志愿者團隊“Bloodline(血緣)”,并發(fā)動身邊的外籍朋友加入其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剛暴發(fā)時,阿思勢就想為抗疫做點什么。于是,他在家為志愿者團隊設計宣傳資料,制作了防疫的海報和視頻。當?shù)弥錆h疫情嚴重后,他把志同道合的朋友拉在一起,組建起一個名為“武漢加油”的微信群,吸引了眾多愛心人士關注。
在阿思勢的心里,上海早已成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他認為,在上海的抗疫工作中,政府和人民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敖(jīng)過此番疫情,上海將變得更強大,更生機勃勃,也更美好——上海加油!”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任鵬 張蕾 王倩)
來源: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任鵬 張蕾 王倩
責編:張永群
編輯:張雪瑜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wǎng)立場。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