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高江虹 實習生黃雙偎 北京報道
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xù)恢復的意見》,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規(guī)劃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
這是繼2020年二十三個部門聯合印發(fā)的《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首次提及“市內免稅店”后,國家第五次明確要發(fā)展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受此消息影響,資本市場上免稅概念股普遍走強,截至4月26日上午10:35,A股市場友好集團(600778)、廣百股份(002187)、南寧百貨(600712)、中百集團(000759)、東百集團(600693)等漲停,武商集團漲逾9%、王府井(600859)、中國中免、百聯股份(600827)、嶺南控股(000524)等漲逾5%。
市內免稅店是指由國務院主管部門批準,經海關總署備案,在境內向持有入境護照及在規(guī)定時間內離開本國有效機票的旅客提供免稅物品的商店。旅客購買免稅品后,可在機場、口岸提貨離境。
相較于機場、口岸免稅店,市內免稅店多設在城市繁華商業(yè)區(qū)內。機場商區(qū)寸土寸金,可購品牌、種類難免有限。而市內免稅店在選址方面有更大的靈活性,租金相對較低,能提供更大的展區(qū)面積迎接更多品牌入駐。因此,除香化、箱包、服飾等常見免稅奢侈品外,市內免稅店還可能出現生活必需品、醫(yī)藥品等。同時,市內免稅店內購物時間充裕寬松,消費者能享受更優(yōu)質的購物體驗。
目前,我國有兩種市內免稅政策:回國補購型市內免稅店和出境市內免稅店。前者主要服務于180天內有出入境記錄的中國公民,消費者僅有5000元免稅額度,可在現場購買提貨。后者針對離境外國游客,沒有額度限制,但需在機場保稅區(qū)提貨。
此前市內免稅店主要面向入境游客。疫情前日韓市內免稅店的繁榮就得益于源源不斷入境的中國消費者。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政策成功吸引中國消費回流,免稅購物持續(xù)釋放積極信號。而離島免稅的成效也令各地心動,因此自2020年以來,一直有傳聞各地催促修改市內免稅店政策,給免稅額度松綁。不過政策細則一直未有公開。
信達證券認為,我國市內免稅仍處于發(fā)展初期。要想吸引外需,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免稅店是國家的方向之一。何為中國特色?回顧日韓市內免稅店發(fā)展過程,兩者都不外乎有一個奪人眼球的消費標簽。正如一提到韓國就想起韓妝、紅參,一提到日本就想起藥妝、動漫,未來中國免稅店內也需要能讓外國消費者爭先恐后搶購的精品國貨。
《意見》中提到要高水平辦好“中國品牌日”,做強大國品牌,擦亮中國名片是增強消費發(fā)展綜合能力的舉措之一,向外傳遞中國文化成為了中國品牌的發(fā)展方向。日前舉辦的亞洲博鰲論壇上,各類國貨精品紛紛亮相。五糧液(000858)、晨光、小罐茶等優(yōu)秀國貨品牌與官方合作共同舉辦博鰲論壇。在即將舉辦的2022年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更是專門設立了國貨精品館,為國內消費精品和老字號提供了走向世界的橋梁。
隨著全球疫情向好,內外流通恢復,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有望成為繼海南離島免稅后又一個消費增長熱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