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控日記
5月19日,是北京本輪疫情反彈以來的第28天,而我的父親也即將住院,接受第12次化療。
2020年5月底,父親在老家河北被確診為腰間盤膨出。在進行術前檢查時,全家得知了一個更加令人絕望的消息:父親的右肺部上端長了一個5厘米×6厘米的“龐然大物”。
由于腫瘤生長的位置隱蔽,肺部穿刺嘗試了幾次都沒能成功。正當我們準備動身前往北京就醫(yī)之時,2020年6月11日,北京市新發(fā)地批發(fā)市場暴發(fā)了新冠肺炎疫情。所幸,我們在北京提升應急響應級別、嚴格進出京管控的前一天到達了北京,得以順利進行后續(xù)的手術治療和求醫(yī)問藥。
在北京,我們很快確定了治療方案?紤]到21天一個周期的住院頻率,和家人商量之后,父親選擇在老家進行治療。為了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醫(yī)生推薦使用一種進口免疫類藥品,但因老家沒有這個藥品的申領點,就每次由我在北京申請后將藥帶回老家。
但是,疫情之下如何往返于北京和老家之間成了一個大問題,特別是老家張家口在今年年初也開始執(zhí)行“非必要不返張”和“14+7隔離管控”的防控政策。由于藥物對運輸條件要求較高,無法快遞,于是我只能委托長途汽車或者私家車司機幫我將藥送回家。
一開始,我還擔心藥物能否順利送達家中,但后來發(fā)現(xiàn)司機師傅很靠譜,每次都能將藥及時送到小區(qū)門口。以前與他們甚少接觸的我,也逐漸意識到這份真誠的可貴。正是這些疫情之下的互助,讓我和家人在一次次的著急與焦慮中看到希望。
回看父親生病的這兩年,看病就醫(yī)的時間線伴隨著疫情的反復。大病遇上了疫情,不僅是對病人生存意志力的考驗,也是對家庭經(jīng)濟能力以及人情的考驗。
穿過逆境,抵達繁星。我期待著疫情能早日按下休止符,生活能回歸從前的平靜。但即便是面對如今的諸多不易,我想,我也會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掃平生活里的障礙。如此,堅定信心,靜待花開!
□夏生(媒體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