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當詩仙李白游歷到武漢黃鶴樓時,詩興大發(fā),正要揮毫潑墨,看到了崔顥的這首《黃鶴樓》,頓覺自身實力不足,擱下手中毛筆意欲作罷。
為了這個典故,黃鶴樓景點里專門有個“擱筆亭”以作紀念。
但是,這個典故顯然經不起推敲,明顯是個段子。
因為事實上,李白不但寫了詩,還成了著名的絕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因為工作緣故,我在2010年到2012年間,在揚州盤桓過數(shù)年,盡享煙花之余,也對孟浩然出發(fā)的地方“黃鶴樓”有了好奇心。此后數(shù)年,多次出差武漢,皆因公務繁忙,未能一覽黃鶴樓真身。
本月恰逢疫情初過,各省交通恢復,綠碼暢行。于是一家人在武漢逗留,專程前往黃鶴樓觀瞻。
一、黃鶴樓公園
黃鶴樓公園是5A景區(qū),位于武漢長江大橋(一橋)東南側一端的蛇山,對面隔長江相望為龜山,西北方就是漢江與長江的交匯口,相當于是武昌、漢陽、漢口的三區(qū)匯合要地。
如果按照地圖導航推薦,或者黃鶴樓公園的官方路線推薦,都會將游客引導至東門或者南門。
我是從南門下車,原本想順路去馬路對面辛亥革命紀念館(紅樓)看看,沒想到武漢文旅的預約程序折騰了兩天,無論如何也通過不了驗證,只能作罷。
免費的就是不靠譜。
進了黃鶴樓公園,拾級而上,公園很小,10分鐘就走到了黃鶴樓下,拍照留念一氣呵成。
作為一個AAAAA的著名旅游景點,游客如此稀疏,完美避免了“下餃子合影”的尷尬。這就是 #戴著口罩去旅行# 的好處。
登入黃鶴樓不需要另外收費,除了氣喘吁吁之外,別無阻礙。
如果你是老人或者殘疾人,也可以直接乘坐電梯上去。(注意,這里就是關鍵點)
下了黃鶴樓,正要離開,猛然想起,為何黃鶴樓的樓頂上,沒有寫著“黃鶴樓”三個字呢???
趕緊找人一問,原來黃鶴樓公園的西門才是正門!也就是正對著長江的那一邊。
之所以將游客各種導流到東門或南門,一來是這邊有停車場,更重要的是東門和南門臨著其他景區(qū)和商業(yè)區(qū),可以進一步開發(fā)消費。
差一點兒就留下遺憾!
(小笑話:1994年我第一次去泰山,過了南天門以為到了山頂,目測天街里人多路窄,于是就轉身下山了。晚上才知道,繼續(xù)前行還有個凌絕頂!第二年只得又爬了一次。
折返到黃鶴樓西門,拍照走人。
黃鶴樓正面的黃金拍照位置,視野里連一個游客都沒有。
向旅游業(yè)的同學們,致以真誠的慰問。
整個游歷下來,印象最深的倒是編鐘演出,用手機拍了幾段,已經上傳到“張棟偉”各視頻號。
二、電梯之惑
上文講過,登黃鶴樓,是可以乘坐電梯的。
那么,古人是如何想到如此人性化的設計,預先給電梯預留了建筑空間呢?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孫權為實現(xiàn)“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筑城為守,建樓以瞭望,位置在武昌城的西南角,蛇山黃鶴礬頭。
也就是說,黃鶴樓此時是城墻上的一個瞭望角樓,用以觀察江面軍情。
至唐朝,國泰民安,武昌已成繁華的江邊鬧市,黃鶴樓因為位置獨特,是觀長江勝景之所在,幾經修葺擴建,成為文人名士聚集之地。
在古代圖畫中,黃鶴樓的外觀是這樣的。
然而兵家之地,不免戰(zhàn)火。黃鶴樓命運多舛,幾經損毀。
咸豐六年十二月,太平軍與清軍在武昌激戰(zhàn),最后一座古代黃鶴樓倒塌。
同治七年(1868年),在兩任湖廣總督官文和李瀚章以及湖北巡撫郭柏蔭的主持下,耗銀3萬余兩,雇用1000多名工匠,歷時10個月,重建了一座新型的黃鶴樓,時稱為“同治鶴樓”,以區(qū)別于歷史上其他時期的黃鶴樓。
光緒十年(1884年)八月初四晚上7點半左右,這座“同治鶴樓”又因民房失火蔓延,再次損毀。
1904年,湖北巡撫端方在黃鶴樓故址修建兩層紅色洋樓,樓頂裝有大自鳴鐘,名為“警鐘樓”。
1907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擢升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其門生故舊為頌揚他治鄂功德,又籌資在黃鶴樓故址附近建造樓閣,名曰“奧略樓”。
雖然這兩座樓閣在形制與氣勢上與黃鶴樓相去甚遠,但它們補償了人們的“黃鶴樓情結”,公眾到此登臨觀景,一如往昔,也在樓下臺階留下了很多珍貴照片。
1955年,我國正式開始建設武漢長江大橋,需要使用黃鵠磯的地位,因此拆除了兩端所有建筑。
如今游客看到的黃鶴樓,是1981年以清同治樓為藍本,啟動重建的,因原址已經被占用,所以由故址向東遷移1000米至蛇山之巔,于1985年6月建成使用。
因此,黃鶴樓里有電梯,就不足為奇了。
三、武漢拾趣
在漢逗留時日不多,又先后去了戶部巷、江漢路、吉慶街。
如今的旅行,基本是以吃為主,畢竟祖上那些文化事兒,能拆的都拆了,留下的也基本都埋沒在過度開發(fā)的現(xiàn)代商業(yè)街區(qū)里。
湖北的小龍蝦是油燜,香氣十足,比江蘇的十三香、湖南的椒辣、四川的香辣和北方的蒜香,更有“嗦”的樂趣。
更令人瞠目的,當然還是娛樂場所初步復蘇,120元一小時的價碼,實在親民,讓人流連忘返。
感謝李霜、孫凌、海沙、黃崑等朋友的接待。
疫情期間,苦中作樂,權作紀念。
(張棟偉,書于2022年6月13日,47歲生日,廈門)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張棟偉。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