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6日,港股創(chuàng)新藥企基石藥業(yè)(02616.HK)宣布胃腸道間質瘤(GIST)精準靶向藥物泰時維®(阿伐替尼片)被正式納入中國臺灣地區(qū)“全民健康保險”,并已于2022年6月1日正式生效。
基石藥業(yè)大中華區(qū)總經(jīng)理兼商業(yè)部負責人周游博士表示,“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泰時維®納入中國臺灣地區(qū)‘全民健康保險’,此舉將進一步降低用藥負擔,能夠讓患者用得起好藥、新藥;帢I(yè)將致力于進一步提升包括泰時維®在內的多款創(chuàng)新藥物的可支付性,讓全球領先的創(chuàng)新藥盡快造福更多患者。”
據(jù)了解,泰時維®作為一種激酶抑制劑,已于2021年4月在中國臺灣獲批上市,用于治療攜帶PDGFRA D842V突變無法切除或轉移性胃腸道間質瘤成人患者,該藥物成為第一個針對攜帶 PDGFRA D842V 突變 GIST 患者的靶向藥物。泰時維®作為新一代GIST靶向治療藥物,其上市開啟了GIST基于基因分型的精準治療時代。早在2021年3月份,中國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NMPA) 批準阿伐替尼以商品名泰吉華®上市銷售,并成功入選首版《CSCO胃腸間質瘤診療指南》,這是我國對于PDGFRA 外顯子18 (包括D842V)突變GIST患者治療首次有了權威治療指南推薦。此外,泰時維®已獲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NCCN)指南推薦用于治療攜帶PDGFRA 外顯子18突變(包括PDGFRA D842V)突變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GIST成人患者的一線優(yōu)選治療藥物。2021年12月底,中國香港地區(qū)批準阿伐替尼以商品名AYVAKIT®上市銷售,用于治療攜帶PDGFRA D842V突變無法切除或轉移性胃腸道間質瘤成人患者。該藥物成為中國香港第一個針對攜帶PDGFRA D842V突變GIST患者的精準靶向藥物。
胃腸道間質瘤是一種罕見間葉源性腫瘤,起源于胃腸道壁中的細胞,并且最常發(fā)生在胃或小腸中。大多數(shù)患者的確診年齡在50至80歲之間,預期發(fā)病率約為1-1.5/10萬人口,中國每年約有1.4-2.1萬新診斷患者。目前,靶向治療是不可切除或復發(fā)轉移性胃腸道間質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近年來,針對KIT和PGDFRA基因精準靶向治療的臨床研究取得了眾多突破,改變了GIST 患者的治療模式。原發(fā)GIST中,約有5%至6%的病例由PDGFRA D842V突變導致,這種突變是最常見的PDGFRA外顯子18突變。
GIST疾病的治療仍然存在著巨大的未滿足醫(yī)療需求,尤其是PDGFRA D842V突變的GIST患者。基因檢測對GIST的診斷十分重要,精準的基因檢測能夠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國內外權威指南均推薦GIST靶向治療前進行分子檢測。
據(jù)了解,泰時維®獲批是基于全球NAVIGATOR 一期臨床研究結果。2020年12月《歐洲癌癥雜志》(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EJC)全文發(fā)表了NAVIGATOR研究針對PDGFRA D842V突變GIST患者的更新資料,數(shù)據(jù)顯示,阿伐替尼具備穩(wěn)健、持久、高效的臨床獲益,且安全性可控。
除大中華區(qū)以外,阿伐替尼已在美國、歐盟獲批上市,覆蓋歐美及大中華區(qū)。值得注意的是,除GIST之外,該產(chǎn)品治療晚期系統(tǒng)性肥大細胞增多癥(advanced SM)成人患者適應癥也在美國及歐盟獲批,包括侵襲性SM(ASM)、伴有血液腫瘤的SM(SM-AHN)和肥大細胞白血病(MCL)。
公開消息顯示,為推進產(chǎn)品的商業(yè)化進程,基石藥業(yè)已通過與醫(yī)療服務提供方、監(jiān)管機構、醫(yī)院、藥房、保險公司以及醫(yī)療界的其他團體合作,形成了針對目標疾病的精準藥物治療模式,將市場覆蓋擴張至 2021 年下半年的約600家醫(yī)院,并推動泰吉華®列入了60余項城市惠民保項目,覆蓋城鎮(zhèn)人口超過6000萬,同時與慈善基金會建立患者援助項目,幫助特殊患者,進一步提高藥物的可及性及可負擔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wǎng)立場。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