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罕見的高溫天氣之后,歐洲多地遭遇嚴重旱情。
歐盟委員聯(lián)合研究中心(European Commission's Joint Research Centre)高級研究員托雷蒂(Andrea Toreti)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警告,今年歐洲旱情可能是500年來最糟糕的一次。
托雷蒂稱,歐洲大部分地區(qū)都暴露在高溫熱浪和干旱天氣下,旱情已經影響到食品和能源生產、飲用水供應和野生動物的生存情況。
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huán)境研究所政策溝通總監(jiān)鮑勃·沃德(Bob Ward)稱,目前的高溫天氣和旱情已經構成“氣候危機”,今后類似的極端氣候還將變得更加惡劣和頻繁。
歐洲旱情觀測站(European Drought Observatory)最新數據顯示,在截至7月30日的十天中,歐盟約有47%的土地處于“警告”(??Warning)狀態(tài),這是旱情三個等級中的第二高級別。
更糟糕的是,有17%的土地已經進入最嚴重的“警戒”(Alert)狀態(tài),這意味著,土壤在低降水量之下逐漸干旱,植被和農作物正在遭受痛苦。
旱情最為嚴重的歐洲國家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羅馬尼亞。法國已經成立了一個危機處理小組,以應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干旱,干旱導致村莊缺少安全的飲用水,已有農業(yè)組織警告,今年冬季法國可能出現牛奶短缺。
英國:泰晤士河上游已干涸,多地水位告急
盡管英國并非歐洲旱情最為嚴重的地區(qū),但英國生態(tài)學和水文學中心(UKCEH)最近在一份報告中警告,在經歷了1935年以來最為干旱的7月之后,英格蘭中部、南部和東部的河流將受到旱情的嚴重打擊,這些區(qū)域的河流將保持異常的低水位,并且持續(xù)到11月。
除了蘇格蘭最北部以外,英國其余所有地區(qū)7月降雨量都低于歷史平均水平。英國雷丁大學水文教授克洛克(Hannah Cloke)稱,幾條主要河流的水位都很低,包括泰晤士河在內的一些河流,上游幾乎完全干涸。
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多位英國居民稱,高溫和干旱對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一位旅居倫敦長達三十年的意大利僑民告訴一財,此前他從未在英國經歷這樣的高溫天氣,“英國的天氣越來越像意大利,而意大利的天氣越來越像非洲”。
英國環(huán)境署水文學家特納(Steve Turner)稱,旱情除了對供水進一步造成壓力外,還將對農業(yè)和環(huán)境產生持續(xù)影響,(政府)可能采取進一步限制用水的措施。
旱情將重創(chuàng)歐洲經濟
在接受采訪時,鮑勃·沃德認為,高溫干旱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一方面在于導致基礎設施出現故障,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另一方面則在于對企業(yè)員工生產效率的打擊,這將降低經濟產出。
歐洲經濟學家和氣候專家估計,在過去十年,高溫天氣使整個歐洲的年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下降了0.5%,而今年高溫和旱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將是此前數十年總和的兩倍還多。
此外,旱情已嚴重影響農業(yè)收獲,推高了食品價格。意大利全國農業(yè)聯(lián)合會(Coldiretti)稱,在過去15年里,每一場火災平均耗費超過1萬歐元/公頃,用于滅火和重建經濟和環(huán)境系統(tǒng)。該組織估計,由于生產成本增加和干旱,意大利的小麥產量將下降15%。
德國最大的電力企業(yè)之一Uniper表示,天然氣價格上漲以及氣溫上升導致的電力需求上升,已接近耗盡公司現金儲備。
倫敦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賴希林(Lucrezia Reichlin)表示,旱情正在給本已脆弱不堪的歐洲經濟帶來壓力;歐洲國家的政府財政也將受到影響,因為此前他們在疫情防控和幫助民眾應對能源危機方面曾投入巨資,財政壓力已經居高不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