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競爭格局的改善,傳統線下超市巨頭在逐步站穩(wěn)腳跟的同時,也在積極拓展線上業(yè)務及其他探索,這或許是永輝超市(601933)們轉型、重回增長軌道的重要密碼。
袁京力/文
中國的超市巨頭們正試圖重回增長軌道。7月15日,永輝超市(601933.SH)發(fā)布業(yè)績預告,預計2022年半年報歸母扣非凈利潤為0.8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2億元,同比均大幅減虧。
公告一出, 永輝超市當天股價反而出現下跌,主要是公司扣非凈利潤在二季度出現了虧損。據2022年一季報,公司當季扣非凈利潤為6.28億元,這意味著永輝超市扣非凈利潤在2022年二季度出現了約5億元的虧損。
市場對虧損的判斷或許存在誤解,應該說永輝超市的預告也有積極信號。公司聲稱,2022年上半年外部競爭環(huán)境有所好轉,營收與毛利率有所增長,其中二季度同店收入同比增7.2%、毛利率同比上升2.2%。同店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比一季度加速增長的趨勢。
永輝超市毛利率還沒有回到新冠疫情前水平,加上資本投入較高,上半年科技投入約3億元、線上業(yè)務虧損1.2億元,線上雖然減虧但還未盈利,預計未來費用和毛利率均有優(yōu)化空間,公司盈利存在改善空間。
8月9日,永輝超市發(fā)布公告,在未來12個月內擬回購不超過1.5億股,資金總額為4億-7億元,本次回購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公司在股價低位回購或許預示了管理層對未來經營業(yè)績的看好。
在零售行業(yè)上半年相對低迷情況下,永輝超市的營收實現正增長,無疑是逆零售行業(yè)大勢而行,尤其是二季度同店收入增長加速更是看點,中國的超市巨頭們似乎正走出此前營收增長乏力、盈利困難的陰影,尋找到新的增長密碼,這或將演繹新的成長邏輯。
半年報營收正增長的信號
剛剛過去的2021年,堪稱超市行業(yè)最艱難的一年。永輝超市出現了上市十年來的首次虧損。當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910.62億元、-39.44億元,公司營收也是十年來首次小幅負增長。
不過,開年之后的第一季度,永輝超市扭轉頹勢,2022年一季度的歸母凈利潤為5.02億元,同比大幅正增長,這預示了公司開始走出了自2020年一季度以來的經營低迷。在此前的2022年第一季度,永輝超市扣非凈利潤同比正增長時,賣方機構紛紛指出公司經營拐點或已經到來。
華泰證券認為,永輝超市2022年一季度的業(yè)績爆發(fā)主要得益于疫情防控下的居民囤貨需求釋放,毛利率同比有1.1個百分點的增長。2022年開始,社區(qū)團購龍頭開始逐步收縮布局,戰(zhàn)略聚焦優(yōu)勢地區(qū),外部競爭有所改善。
從營收角度看,永輝超市2022年上半年的營收增幅好于零售行業(yè)的大勢,也好于已發(fā)布業(yè)績預告的個別互聯網零售平臺公司,這是非常罕見的。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1.04萬億元,同比下降0.7%。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4.6%,比一季度呈現加速下降的趨勢。
零售平臺巨頭阿里巴巴也公布了業(yè)績預告,截至2022年6月底,阿里巴巴中國商業(yè)分部收入同比下降1%至1419.35億元,而一季度該分部業(yè)務同比增長8%。
自一季度末開始,北京、上海等經濟重鎮(zhèn)的消費因為疫情均受到了影響,此外上海周邊的江蘇、浙江也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外溢的沖擊,作為龍頭的阿里巴巴二季度營收也受到了波及。當然,華北、華東也是永輝超市的經營重鎮(zhèn),雖然扣非凈利潤出現較大虧損,但永輝超市半年報預告的營收正增長還是一大亮點。
京東集團2022年一季度收入為2397億元,同比增加18%,其中服務收入為352億元,同比增長超26%。顯然,京東集團非服務業(yè)務的營收增速更低。
據永輝超市發(fā)布的1-2月主要經營數據,2022年前兩個月,公司營收為204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左右,其中同店收入增長1.6%,公司實現經營性凈利潤7.6億元左右。
從半年報預告看,永輝超市二季度同店收入增長達到7.2%,比1-2月顯著提高,顯然二季度的改善是很明顯的。
競爭環(huán)境趨于寬松
就零售業(yè)來看,在經過激烈競爭之后,其所面臨的競爭環(huán)境或趨于寬松。
零售業(yè)很大程度上具有低價和及時的特點,低價一直是電商零售巨頭們獲得市場的不二法寶,國際上比較典型的是亞馬遜,國內的代表企業(yè)是京東和拼多多。
不過,導致虧損的低價競爭方式似乎已經面臨瓶頸了。2020年年底,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約談了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互聯網平臺企業(yè),要求在社區(qū)團購中“九不得”,其中就有不得以低價傾銷,規(guī)定了商品不得低于成本價等,這同樣對生鮮電商也適合。
隨著互聯網業(yè)態(tài)的大降溫,線上對超市企業(yè)線下門店的客流分流沖擊顯著減。淮送,隨著近兩年持續(xù)困擾生鮮零售企業(yè)的終端補貼價格戰(zhàn)“內卷”緩解,超市企業(yè)前期被動跟進的降價促銷行為也大大減少,帶動銷售毛利率和盈利能力的改善。
2022年以來,橙心優(yōu)選、十薈團等先后關;蛘呦戮;頭部平臺美團優(yōu)選4月也相繼宣部關閉西北四省業(yè)務和暫停北京地區(qū)業(yè)務,專注存量提升。
事實上,這種趨勢在2022年一季度已經有所體現。2022年一季度,超市板塊基本面出現明顯改善,整體實現營收462.3億元,同比增長0.2%;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0億元,同比增長68.7%;毛利率為23.7%,同比增長0.7個百分點。
另一具有區(qū)域優(yōu)勢的超市企業(yè)家家悅(603708)2022年一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51.08億元、1.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32%和1.92%。
在競爭環(huán)境改善的同時,超市企業(yè)也繼續(xù)維系了擴張的態(tài)勢。即便是遭遇了困難,永輝超市也沒有放棄擴張的步伐。據年報,永輝超市2021年新增門店75家,面積53.33萬平方米,已開業(yè)1057家,覆蓋全國29個省和直轄市;已簽約未開業(yè)門店達159家,儲備面積為111.96萬平米。
生鮮線上業(yè)務成突破口
生鮮具有“高頻、客單小”的特點,但這卻是一個萬億元級別的市場,也是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因此受到各種資本的青睞,而生鮮線上化順應了這一趨勢。從永輝超市看,生鮮加工常年占據公司總營收的40%以上,是永輝超市的特色業(yè)務。
據CIC數據,2020年中國“生鮮+日用百貨”的合計市場規(guī)模約為11萬億元(生鮮5萬億元、日用百貨6萬億元),對應的電商規(guī)模約2萬億元,滲透率約19%。分品類看,生鮮的電商規(guī)模遠小于日用百貨(生鮮0.4萬億元、日用百貨1.6萬億元)。
目前來看,生鮮賽道上有三股主要競爭力量:一是以阿里巴巴、美團、京東為首的平臺零售公司;二是以叮咚買菜為代表的新興力量,以前置倉模式經營;三是以永輝超市、大潤發(fā)為主的傳統商超,這主要表現為倉儲一體或者超市到家,永輝超市是超市到家的代表企業(yè)。
阿里巴巴在此布局較多,目前已經形成了多個生鮮品牌,比如具備小時配送能力的盒馬生鮮和淘鮮達、半日達和當日達的天貓超市生鮮入口,以及2021年成立滿足次日達的“淘菜菜“業(yè)務。不過,盒馬生鮮目前只有約300家門店。
美團則設立了美團優(yōu)選和美團買菜兩個品牌,從2022年一季度看,美團買菜的訂單同比增加120%。
不過,以美團優(yōu)選、美團買菜為主的新業(yè)務板塊并沒有實現盈利,該業(yè)務在2021年出現383億元的經營虧損后,2022年一季度雖然分部收入同比增長47%至145億元,但其經營虧損依然超過了90億元。這樣的虧損看起來也不可持續(xù)。
垂直性的生鮮電商平臺是近年來崛起的新力量,憑借資本的加持,不惜以虧損獲得市場空間,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叮咚買菜和每日生鮮。
從融資規(guī)?矗蟛椴榈年P鍵字顯示,2014-2021年,生鮮行業(yè)規(guī)模從2.7億元上升至82億元,頭部互聯網近年更是加大相關領域的投入。尤其是近五年,除2019年外,其余五年的融資金額均在80億元以上。
叮咚買菜成立于2017年,通過“總倉+前置倉”的模式,受益于疫情線上買菜的興起,公司表現出了良好的成長性,2019-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38.8億元、113.36億元和201.21億元,表現出了良好的成長性;而公司毛利率也在改善,從2019年的17.1%增至2021年的20.1%,但這并沒有給公司帶來盈利的曙光。Wind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公司分別虧損19.94億元、34.97億元及67.17億元,虧損額呈現擴大的趨勢。即便是2021年6月成功IPO,但募集資金并不多,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賬面資金為12.57億元,其他短期投資為35.96億元,這并不足以支撐此前以虧損換成長的模式。
成立更早的每日優(yōu)鮮也更早獲得資本的青睞,據媒體報道,公司在IPO前募集了近百億元資金,IPO又募集了近3億美元,但其營收成長性更差些,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只有55.47億元,公司過去三年也出現了較大的虧損。7月下旬,據媒體報道,每日優(yōu)鮮出現了經營困難,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虧錢獲得流量的模式不可持續(xù)。
這些資本的進入,以長期虧損的方式換取市場份額,目前一方面受到財務約束,另一方面也受到政策約束。
傳統商超由于缺乏互聯網基因,也受制于資本投入,一開始處于劣勢。永輝超市的線上業(yè)務也啟動較晚,公司在2015年成立了永輝生活,但線上業(yè)務增長并不快。
永輝超市的超市到家零售模式有其差異化特點:超市到家產品定價通常依托于門店,而前置倉具有更靈活的定價,因此后者具有更大的毛利率波動區(qū)間;履約成本上,前置倉模式需要承擔中心倉的加工成本,前置倉租金也會高于超市到家負擔的成本,超市到家通常依賴第三方平臺的流量,需要支出相應的費用。
天風證券認為,自2020年中旬至今,在新業(yè)態(tài)競爭、終端消費、疫情、物價和自身經營調整等影響下,永輝超市在經營上遭受了較大壓力。站在一季度時點上,隨著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的展開,社區(qū)團購燒錢模式參與方意愿下降,永輝超市面對的市場競爭格局或將迎來根本性轉變。
自上市以來,永輝超市電商及加工業(yè)務的營收從2010年的63.22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408.26億元,毛利率從12.59%下降至11.36%,公司生鮮電商及加工業(yè)務增長了近7倍,即便公司出現較大虧損的2021年,永輝超市生鮮及加工的毛利率也僅比2010年下降1個百分點,線上化對生鮮業(yè)務的沖擊并不大。
面對阿里巴巴、京東的競爭,中國超市巨頭們開始走向“IT化”和數字化,目前在此布局較為深入的有永輝超市、高鑫零售及物美商業(yè)。
疫情對線下超市沖擊巨大,2019-2021年,不少超市業(yè)態(tài)的上市公司業(yè)績出現下滑的態(tài)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具有規(guī)模優(yōu)勢的超市借此向線上轉型,這也是改善同店收入下滑的關鍵,也可以利用龐大員工的力量一改此前營收增長乏力的態(tài)勢。
永輝超市的線上超市到家業(yè)務分為接入京東在線等第三方平臺的模式,以及自用模式的永輝生活模式。
2021年,永輝超市線上實現銷售額為131.3億元,日均單量為43.7萬單,占比14.42%。其中,“永輝生活”自營到家已經覆蓋1000家門店,實現銷售額71億元,同比增長21.1%,日均單量為26.4萬單。過去三年,永輝生活銷售額分別為23.9億元、59.1億元及71億元,目前自營模式已經占比超過一半。
雖然疫情打擊了消費者線下采購的頻率,但卻讓線上銷售快速發(fā)展。
2017-2021年,永輝超市線上銷售額分別為7.3億元、16.8億元、35.1億元、104.5億元及131.3億元,線上收入在2020年疫情之后大爆發(fā)。
起初,永輝超市依靠京東在線發(fā)展線上業(yè)務,旗下門店主要以介入京東在線為主;2015年上線永輝生活APP,剛開始不溫不火,但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催化開始爆發(fā),永輝生活累計注冊用戶從2017年的289萬戶增加至8568.7萬戶;過去兩年,永輝生活新增注冊用戶分別為2839萬戶、3637.3萬戶,截至2021年年底,“永輝生活”會員數峰值月活達1070.7萬戶。
倉儲模式或成新的增長點
在此前尚不能熟悉線上銷售的傳統超市,在疫情爆發(fā)后開始掌握電商的密碼,從而開始了與電商巨頭的正面競爭,憑借物理渠道獲客,并在線上變現,這將是部分傳統商超獲得增長的關鍵一步。
而倉儲模式或許是傳統超市們另一個獲得業(yè)務增長的大招。零售倉儲模式是一種將加價率控制到極致的商業(yè)模式,以交易效率取勝,其在消費者心中的低價心智與在供應鏈端的布局相互強化,因而最終成就了單店穩(wěn)定增長的奇跡。
其中的代表企業(yè)是Costco和Aldi,兩者均從2019年開始在中國上海開店營業(yè),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其開業(yè)之日場面火爆。
倉儲模式的一大特點就是低價。以Aldi為例,其在歐洲定位為平價倉儲折扣店,目標客群對應選址,踩準了低價路線,其選址多在中心居民區(qū)、小城鎮(zhèn)、大學生宿舍附近等地。據獨立第三方數據,在休斯頓和芝加哥等市場,其價格比沃爾瑪平均便宜15%。
Aldi門店整體SKU比較少,總SKU約1200-1700個。面積更大的德國本土Aldi超市的SKU大約為600個,中國的Aldi門店擁有1300個SKU。精簡的SKU往往意味著單品銷量的提升,從而使其能夠在商品采購方面產生規(guī)模效應,降低相關成本。從內部看,Aldi通過卓越的人員、門店精簡包裝、減少員工等方式控制成本;從外部看,由于自產商品占比較大,減少了大量的供應商環(huán)節(jié),從而降低了中間成本;內外合力,降低了所銷售商品的價格水平。
這種模式大獲成功。2010財年至今,Aldi營收保持增長態(tài)勢,近5年新店與同店收入同步發(fā)力,整體增速較為穩(wěn)定;公司毛利率也從2010年的0.87%上升至2020年的5.15%,此后有所下降,2016-2020財年的毛利率維持在3%-4%的水平。
就永輝超市而言,此前曾進行了超級物種及彩食鮮的創(chuàng)新,但目前看其表現難言成功,而倉儲模式是公司最近兩年著力布局的新戰(zhàn)略,未來會如何演繹尚需觀察。
永輝超市從2021年5月試行倉儲會員店模式,截至當年底共發(fā)生53家,獲得可比同店32.9%的收入高速增長,倉儲會員店擴大門店通道,以提升購物舒適度。
天風證券認為,永輝超市在倉儲店上的布局,即聚焦于自身的優(yōu)勢區(qū)間,在消費者新消費習慣中確認新的場景定位,具有如下作用:打通全渠道銷售,實現線上線下獲客、交易、復購、口碑傳播的打通;順應消費者認知能力不斷提高的趨勢,回歸具備優(yōu)勢資源的獨特的品牌,深化與品牌的合作;減少SKU來提高動銷;構建合適的供應鏈并在其中確認自身的定位。
成本費用增長或趨緩
對于超市公司來說,人力和租金是兩大塊最重要的成本。
超市行業(yè)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yè),人員效率是決定行業(yè)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吞噬超市毛利潤的最重要因素,從2017年到2021年,永輝超市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從46.3億元上升至87.03億元,在人員增加不到50%情況下,公司的人工成本支出卻增加近一倍,其原因是漲薪。
不過,永輝超市的人均效率也確實在改善。
2017-2021年,永輝超市員工從8.5萬人上升至12.38萬人,營收從589.91億元上升至910.62億元,已開業(yè)門店總面積從528萬平方米上升至828萬平方米。比較看,公司員工數量的增速低于已開業(yè)門店總面積增速,也低于營收增速,說明公司人均創(chuàng)造收入和人均經營超市面積的效率在提高。
從目前體驗來看,“永輝生活”上的商品品類仍存在品類偏少的問題,假設永輝超市能加大投入,在品類擴張上跟上,改善體驗,在龐大注冊用戶前提下,其轉化為營收增長的潛力還是值得期待的。
從租金來看,因疫情原因,商業(yè)主體開店熱情短期受到抑制,這導致租金出現下跌或者上漲趨緩,超市企業(yè)新開店或受益于此。
2017-2020年,永輝超市開店兩年以上的門店平均租金分別為每平方米(租賃面積)35元、36元、35元、34元,2021年因為實施新租賃會計準則未披露。
中指研究院對15個重點城市100條商業(yè)街為樣本進行的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百街商鋪平均租金為每天24.9元/平方米,環(huán)比下降0.24%;由100個典型購物中心商鋪為樣本的百大購物中心商鋪平均租金為每天26.84元/平方米,環(huán)比上漲0.31%。即便購物中心租金有上漲,但漲幅并不大。商業(yè)或者購物中心租金出現下降或者維持平穩(wěn)的態(tài)勢,對于超市企業(yè)開新門店是個利好。
為了對沖租金風險,永輝超市斥資35億元獲得萬達商業(yè)管理有限公司1.5%的股份,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相關租金上漲的風險。
此外,永輝超市聲稱,2022年上半年,公司作為民生企業(yè)需要穩(wěn)崗、穩(wěn)物價、保銷售,毛利率水平雖有提升但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