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新華網(603888)消息,10月17日,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首場記者招待會,邀請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介紹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fā)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農民日報記者提問: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要求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我的提問是,目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如何?中國究竟能否端牢自己的飯碗?
叢亮表示,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廣大農民群眾和糧食從業(yè)人員辛勤努力,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xù)提升。具體有五大表現:
第一,糧食產量實現高位攀升。2012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站上1.2萬億斤臺階,自2015年起連續(xù)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創(chuàng)造了歷史新高,達到了13657億斤,比2012年增加1412億斤。我國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83.5公斤,就是說,即使不考慮進口的補充和充裕的庫存,僅人均糧食產量就已超過國際上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
第二,糧食生產基礎不斷夯實。全國耕地面積為19.18億畝,劃定了10.58億畝的糧食生產功能區(qū)和重要農產品(000061)生產保護區(qū),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農業(yè)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
第三,糧食流通保持高效順暢。全國標準倉房完好倉容7億噸,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積極推動主體多元、渠道多樣、優(yōu)質優(yōu)價的市場化收購,認真抓好政策性收購,守住“種糧賣得出”底線。糧食儲備體系進一步完善,有效發(fā)揮了守底線、穩(wěn)預期、保安全的關鍵作用。
第四,糧食應急保障更加有力,F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yè)6000家、應急供應網點5.3萬個、應急儲運企業(yè)4199家、應急配送中心3047家,有能力應對各類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fā)事件。
第五,糧食市場運行總體平穩(wěn)。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市場波動較大。與之相比,我國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行保持總體平穩(wěn),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為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以上這五條充分說明,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裝中國糧。未來,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終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分享
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微信朋友網人人網
收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