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和B站聯合出品的奇幻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自開播以來便迅速憑借口碑火爆“出圈”!吨袊孀T》到底“奇”在哪兒?除了富有中國式美學的人物故事和出神入化的動畫設計,每集別具一格的配樂也讓觀眾們耳目一新。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揭秘《中國奇譚》音樂創(chuàng)作的幕后故事。
在故事《林林》中,音樂總監(jiān)、作曲兼編曲馬久越讓歷史悠久的阮“點亮”了全片的韻律。阮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樂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中的阮咸,更是讓阮大放異彩,以人名命名的樂器,阮可是獨一份。阮之所以如此受人喜愛,是因為它獨有的音色——比琵琶更和緩,比古琴更溫和,不太過高亢,也不過于清冷,音色甜美且古韻十足。
在《中國奇譚》的配樂中,這樣的中式表達多元而精彩,精致而微妙,與故事人物、情節(jié)交相輝映。大年初一推出的故事《小滿》以剪紙與定格動畫為形式依托,置于自然聲景中的音樂主題下,配合影片導演設計的人物形象和敘事基調,使其呈現出極具中國韻味的故事表達。多件源自唐代的特色樂器,在這個農歷新春佳節(jié)里帶來古意盎然的視聽享受。
配樂中的“巧思”讓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意識相互交融與碰撞。在《鵝鵝鵝》的配樂中,除了可以聽到板鼓、小鑼等京劇中常見的打擊樂器,也可以聽到西洋打擊樂作為點綴。富有民族元素的曲風,與西洋打擊樂一同將戲劇化的情節(jié)烘托得恰到好處。
事實上,在《中國奇譚》中運用到的民族樂器遠遠不止這些。如山、如水、如詩、如夢,它們見證了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樂聲一響,好戲開場,中國人的“魂”就動了。這是流淌在血脈中的文化自信。
記者:徐曉青、周琳
編輯:吳煒玲、王雅璇
制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
出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