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23日至今,在美債收益收益率見頂逐漸下行疊加國內經濟、政策的利好下,A股迎來的一波顯著的反彈,主要的寬基市場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漲幅。但在一眾指數中,中小盤股票顯著跑贏大盤,從10月23日至11月22日期間,滬深300指數漲幅為0.96%,中證1000指數漲幅為6.21%,中證2000指數漲幅為10.48%,萬得小市值指數,漲幅為11.91%,最為夸張的則是北證50指數,漲幅為31.44%。
特別是近幾個交易日,北證50指數快速上漲、交易量快速放大,在11月20-22日的三個交易日內,指數就上漲了近17%,期間日均成交量較之前上漲超三倍,引起了市場極大的關注。那么,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在于,北交所這樣一個成立不足兩年,近期又受到爆炒,如何看待其未來的投資價值?
在討論北證50為了的投資價值前,我們來看下近期北證50指數的暴漲原因。
近期國內外都有眾多利好的因素,包括十年期美債收益率的見頂回落、人民幣的持續(xù)升值、國內一系列寬松政策的出臺等,都是驅動A股反彈的直接原因,但對于北證50而言,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在于政策的變化。根據11月17日中證指數公司的公告,其決定將符合條件的北交所證券納入中證全指指數樣本空間,并將于12月調整,以進一步提升跨市場指數的表征性。
這個決定意味著,北交所上市的上市公司,未來將有多只標的會被納入到中證1000和中證2000指數中,而當前跟蹤這兩個指數的產品規(guī)模合計超過800億元,被納入到相關指數中的北交所上市標的,未來必然帶來非?捎^的被動指數投資配置資金,進而帶來股價的上漲。
所以,北證50指數的上漲原因并不稀奇。首先是受益于十年美債收益率下行帶來的權益類資產估值的修復,以及國內經濟逐漸回暖帶來的長期利好;其次則是今年以來小市值風格的進一步演化,北交所“小市值+成長”的定位短期內受到了資金的追捧;最后則是政策的變化有望帶來未來配置資金的持續(xù)流入。當然,除了這些之外,也不乏一些無法區(qū)分真假的“小作文”帶來的情緒驅動,如傳聞“北交所督促券商權限開通率年底需要達到80%”此類的消息。
綜合來看,近期北證50指數的大漲,既有長期因素的改善和短期主題的爆炒。但對于其未來是否有可持續(xù)投資的價值,則需要回到北證50指數本身的盈利可成長性、估值的情況等。
首先來看北證50指數本身的特點。從行業(yè)分布上看,北證50指數中的申萬一級行業(yè)構成前六位分別是電力設備、醫(yī)藥生物、基礎化工、機械設備、計算機和電子,這六個行業(yè)占北證50指數近90%的比重,以行業(yè)風格來看,具有比較典型的“成長”行業(yè)屬性風格。
在市值分布上,北證50共50個成分股,其中48只總市值在100億以下,30只在20億以下。而這些成分股可自由流通市值更小,除了前六大重倉股在20億以上外,3只在15億-20億之間,其余均在10億以下,其有14只個股自由流通市值低于5億元,是一個典型的小市值“微盤股”指數。這種“小市值+成長”的特點也和北交所成立之初定位于為“專精特新”企業(yè)提供合適的融資渠道十分符合。
其次是盈利和估值的情況。估值方面,北證50指數從上市至今,表現(xiàn)并不算好,自2022年4月29日上市至今,指數短暫沖高后便一路下跌,北證50指數PETTM在今年10與23日跌至最低的15.5x,隨后開始觸底反彈。經過近期的暴漲后,截至22月23日,北證50指數PETTM已反彈至22x,上市至今估值中位數約為18.4x。如果僅從這段較短的期間來看,北證50指數的估值已經較高。
在盈利方面,根據2023年前三季度公布的財報,近六成企業(yè)實現(xiàn)營收正增長,近九成企業(yè)盈利。北交所前三季度合計實現(xiàn)營收1206.84億元,同比增長2.70%,合計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88.10億元,同比減少22.99%,其中建筑裝飾、汽車、機械設備歸母凈利潤增長較快,計算機、醫(yī)藥生物降幅收窄。在盈利能力上,成分行業(yè)占比較高的醫(yī)藥生物、機械設備、計算機平均毛利率在30%以上,機械設備、電子、基礎化工、平均凈利率在10%以上。從Wind一致市場預期看,市場對未來北證50指數的利潤增速有較好的預期,未來三年內歸母凈利潤增速呈現(xiàn)加速上漲的趨勢。但以絕對值來看,6%-8%之間的凈利潤增速并不算高,如果和創(chuàng)業(yè)板、科創(chuàng)板類比,成長性相差較大。
最后是資金的配置層面。無論是公募基金等機構資金還是個人投資者,在北交所的配置上都較小。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開通北交所交易板塊需要滿足“前二十個交易日日均資產在50萬以上,且兩年交易經驗以上”的資格,門檻較高,截至到10月末,開通北交所交易資格的投資者約為600萬戶。
在機構投資者方面,由于北交所小市值風格的特征,公募對北交所上市標的的配置較少,目前公募基金對北交所資金的配置主要為2021年10月發(fā)行的八只北交所主題基金和近兩年上市的一些被動指數基金,整體來看配置盤偏被動的指數投資特征,主動管理的權益類基金配置盤相對較少,按照被動指數基金和北交所主題基金的規(guī)模來看,截至三季度末,估算合計規(guī)模在100億以內。規(guī)模最大的一批就是2021年10月發(fā)行的八只北交所兩年定開主題基金,單只規(guī)模上限為5億元,但經過兩年的運作后,收益率普遍不佳,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目前均處于浮虧狀態(tài),即便經過近幾日的大漲,虧損幅度也普遍在-30%至-10%之間。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交所證券納入中證全指指數樣本空間下,北交所中的部分個股有極大可能會受到一部分資金的青睞,特別是一旦被調入中證1000、中證2000等相關指數的成分股中,相關指數基金的被動配置會極大的帶動其股價的上漲。
綜合來看,近期北證50指數的大幅上漲,其主要原因在于政策調整下,部分交易資金的涌入,以及小市值風格占優(yōu)的情況下,對北交所這些“小市值+成長”風格標的的爆炒。短期大幅度上漲帶來的風險已然較高。而以盈利和估值的角度去看,并不算強的成長性能夠帶來長期資金持續(xù)流入的可能性存疑,在當下已經暴漲的情況下,個人投資者配置的風險更加提高。最后,從風格演化的角度來看,今年以來“小市值”風格不斷被爆炒,大、小盤指數的分化不斷加大,投資者更需要警惕風格轉換帶來交易資金劇烈的變動,面對較大的風險,或許適當回避更加合適。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300033)iFinD提供支持】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星圖金融研究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