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偉達或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出現(xiàn)負面消息,整個市場都會崩潰。
問鼎“美股市值第一”后,英偉達(NVDA)股價連續(xù)兩個交易日出現(xiàn)下跌,6月21日收跌3.22%至126.57美元,周內跌幅約4%——結束了此前八周漲勢。
不過,短期下跌不算什么。年初至今,英偉達股價漲幅高達156%。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shù)和納斯達克指數(shù)分別上漲15%和18%;而芯片制造商超微半導體(AMD)今年上漲9%,英特爾(INTC)年內下跌38%。
消息面上,英偉達CEO黃仁勛近期在出售公司股票——6月13日-6月18日共計售出48萬股,總價值6310萬美元,平均每股價格131.42美元。3月14日,黃仁勛通過10b5-1規(guī)則交易安排,將在2025年3月31日前出售最多60萬股普通股。
分析師如何看待?
總體而言,華爾街分析師對英偉達仍持樂觀態(tài)度——即使該股未來會出現(xiàn)下跌。根據FactSet數(shù)據,多數(shù)分析師將英偉達股票評級為“買入”,平均目標價127.39美元。
《巴倫周刊》副主編埃里克·薩維茨 (Eric Savitz) 認為,英偉達的反彈“不可持續(xù)”!坝ミ_市值已經超過全球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再上漲20%,該股市值將達到4萬億美元,這是前所未有的里程碑。現(xiàn)在是時候冷靜一下了!彼_維茨寫道。
薩維茨進一步補充:“英偉達的預期市盈率從去年底約25倍上漲至當前45倍。而根據華爾街預計,該股市盈率應為2026年1月財年預期收入的20倍!
“英偉達股價在3月初出現(xiàn)過類似走勢,導致其股價短暫回調20%!盧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分析師凱文·丹普特(Kevin Dempter)表示,類似的20%調整將使英偉達股價回到6月初的110美元左右水平。
也有分析師繼續(xù)看漲英偉達。美銀證券(BofA Securities)分析師維韋克·阿里亞 (Vivek Arya) 認為,英偉達股價的任何波動都將是暫時的。英偉達股價的大幅上漲……可能使其容易受到短期獲利回吐的影響。
阿里亞維持英偉達股票150美元目標價和“買入”評級,并稱其為“首選”。他表示,人工智能硬件銷售可能處于3-5年周期的第二階段。此外,英偉達下一代AI芯片Blackwell即將到來,越來越多的芯片制造商正從軟件服務中獲利。
科技股或受沖擊
英偉達股價波動將影響整個市場。目前,英偉達、微軟(MSFT)、蘋果(AAPL)總市值占標普500指數(shù)20%的份額。其中,英偉達市值占比約為7%。
《巴倫周刊》高級市場分析作者保羅·拉莫尼卡(Paul La Monicas)指出,鑒于英偉達對標普500指數(shù)的影響巨大。如果該股回調將損害投資組合,對科技行業(yè)產生沖擊——特別是如果公司暗示其半導體需求放緩的情況下。
一方面,微軟、亞馬遜(AMZN)、Alphabet(GOOGL)和 Meta(META)都是英偉達的大客戶;另一方面,作為科技行業(yè)領頭羊,英偉達任何疲軟可能波及其他人工智能企業(yè),例如超微電腦(SMCI)和戴爾(DELL)。
“如果英偉達或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出現(xiàn)負面消息,整個市場都會崩潰!憋L險管理公司SimCorp應用研究總經理梅麗莎·布朗 (Melissa Brown) 表示,低波動性給投資者帶來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人們不知道還能買什么,因此紛紛涌入科技和其他人工智能相關業(yè)務的交易,例如電力服務和數(shù)據中心。
“從歷史經驗來看,當市場集中度達到當前程度,并且某只股票或板塊占據主導地位時,通常都不會產生‘好的結果’!辈祭侍寡。
不過,有觀點認為,只要英偉達的收入和利潤以健康速度增長,公司及其他科技股就會繼續(xù)攀升。畢竟,當前科技領軍企業(yè)都是盈利的。盡管估值昂貴,但它們的估值低于思科系統(tǒng)(CSCO)等公司在2000年初(互聯(lián)網泡沫破裂之前)估值。
“我們可能太快地回想起2000年初的情景。”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首席市場策略師卡莉·考克斯(Callie Cox)對《巴倫周刊》表示,科技行業(yè)表現(xiàn)強勁,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個瘋狂的故事,英偉達也將不斷提高其收入預期。但她也補充道,當前科技股集中度確實偏高,市場可能很快出現(xiàn)10%的回調。
結語
由于市場不確定性,投資者需要更加多元化的配置。大型科技公司估值高得驚人,標普500指數(shù)、納斯達克100指數(shù)等主要加權指數(shù)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差異化選擇。
Acadian投資組合經理盧卡斯·波莫斯基(Lukasz Pomorski)表示,即使你認為“科技七巨頭”的股票定價是合理的,也并不意味著只有它們才最重要。人們常說“這次會不同”——即使真的有點不同,模式依舊是相似的。
文 | 巴倫周刊
編輯 | 曹妍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巴倫周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