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6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次指出了“困難”與“改革”之間的關系。
6天前,李克強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困難挑戰(zhàn)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fā)內生發(fā)展動力!28日,他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表明,越是困難越要堅持改革。
此前在27日,國務院金融委發(fā)文稱,金融委成員單位,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原則,近期將推出11條金融改革措施。這呼應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程”這一要求。
金融方面的改革推進只是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一個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主要包括:深化政府“放管服” 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優(yōu)化民營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推動制造業(yè)升級和新興產業(yè)發(fā)展,等等。
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無疑是重要方面。要素配置的扭曲會造成一系列經濟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制約全局深層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
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的“基本原則”中第一條就是,要素市場要由市場決定,要有序流動。要充分發(fā)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暢通要素流動渠道,保障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獲取生產要素。
要素包含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價格等;參與要素市場的主體則有政府、國企、民企、外企、個人。
首先要看到的是政府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在要素市場改革過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就是指明方向和把舵,而不是參與到要素的市場配置中去。政府要以公正監(jiān)管來維護公平競爭,持續(xù)打造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huán)境!兑庖姟穼φ袨樽隽藴蚀_定位:更加尊重市場經濟一般規(guī)律,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有效彌補市場失靈。
這一點,在當前因受疫情影響,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尤其重要。雖然為了對沖疫情影響,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分量有所加大,但地方政府仍要注意權力的邊界。比如合村并居——為了實現(xiàn)脫貧目標而采取的異地搬遷有其合理性,而有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取用地指標而強推合村并居,從而賣地補貼財政,這其實就是政府逾越了自己應有的角色。
其次是要看到國企在要素市場配置中的作用。有的國企被稱為 “自然壟斷”,就是先天占有了更多市場要素。下一步,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新階段,“自然壟斷”領域的很大部分會成為非公有制經濟的舞臺。這也是市場要素的重新分派。經過多年試點摸索和推進,現(xiàn)在對于國企改革路徑已經比較清晰。除了一些特殊領域,國企和民企作為市場主體,平等占有市場要素是必然方向。國有企業(yè)要聚焦主責主業(yè),健全市場化競爭經營機制,提高核心競爭力。
第三,充分重視民營企業(yè)在要素市場配置中的作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優(yōu)化民營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保障民營企業(yè)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廢除與企業(yè)性質掛鉤的不合理規(guī)定。
還有就是充分重視個人在市場要素分配中的地位。每個個人都是市場要素配置中的主體,其參與要素配置的權利都不能被隨意剝奪。最近“地攤經濟”成為了熱詞。這除了疫情影響到就業(yè)形勢之外,過去一些地方為了城市整潔而“一刀切”的弊病正在顯現(xiàn)也是原因。
李克強在28日的記者會上說,不僅要讓市場主體活下去,更重要的是通過“放管服”改革把它們激活起來。這種措施看似無形,但能創(chuàng)造出有形的財富,干好了,不亞于真金白銀的投入。一定意義上說,市場要素的合理化配置就是真金白銀。
總之,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xiàn)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改革要求,也必將催生發(fā)展的新動能。近期密集出臺的改革措施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