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李勇青木 柳玉鵬】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宣布的疫苗合作計劃,令全球圍繞疫苗的博弈呈現(xiàn)愈演愈烈的態(tài)勢。該計劃被廣泛認為是在中國疫苗受到世界眾多國家歡迎的背景下,美國為“對抗中國影響力”而發(fā)起的行動。中國積極推進國內(nèi)疫苗接種的同時,向許多國家提供了疫苗援助或進行疫苗出口。然而,一些對世界并沒有什么貢獻,甚至自私自利爭搶、囤積疫苗的西方國家的媒體,卻不時對中國進行挑刺、抹黑。美國顯然帶了個壞頭。雖然美日印澳對疫苗合作計劃很高調(diào),但對潛在需求國來說,這更像是畫餅充饑。眼下美國甚至連囤積的未經(jīng)批準上市的疫苗都拒絕向歐洲盟友出口,還能指望它真心誠意幫助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嗎?“美國優(yōu)先2.0”,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4日以此為題稱,在疫苗問題上拜登就像特朗普一樣,還是堅持“美國優(yōu)先”。
中國的疫苗接種工作進展順利。以北京市為例,截至14日9時30分,北京市累計接種新冠疫苗1000萬劑,累計接種666萬人,其中334萬人完成兩劑接種。
與此同時,中國也積極向世界提供幫助,踐行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chǎn)品的承諾。中國援助吉布提新冠疫苗啟運、首批中國援助的10萬劑新冠疫苗運抵加蓬、墨西哥從中國獲得百萬劑疫苗……僅上周末,類似的消息就有多條。法國《巴黎人報》13日稱,很多非洲國家大量訂購了中國疫苗。前往機場接機的加蓬總理奧蘇卡表示,她本人也會接種中國疫苗。路透社報道稱,墨西哥外交部13日宣布收到中國科興公司100萬劑新冠疫苗。墨西哥外長早些時候表示,墨西哥將增加購買中國疫苗以彌補缺口,將請中國再提供2200萬劑疫苗。
中國疫苗在世界大受歡迎,一些西方媒體卻始終無法擺正心態(tài)。英國天空電視臺再次拿所謂“疫苗外交”進行炒作。報道援引所謂專家的話挑撥稱,中國的“疫苗偏好有可能破壞全球抗擊疫情的努力”,批評人士指責中國有選擇地向一些國家捐贈疫苗,以獲取政治影響力。
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特派員公署日前宣布,為有序恢復中外人員往來,自2021年3月15日起,將對已經(jīng)接種中國生產(chǎn)的新冠肺炎疫苗,并持疫苗接種證明材料的部分簽證申請人提供便利。該消息卻被《紐約時報》炒作為“中國加大在國際疫苗競賽的力度”。該報另一篇文章稱,中國在利用疫苗擴大自己的影響范圍。當拜登政府計劃采取戰(zhàn)略來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全球影響力時,北京正在通過向幾個大洲的幾十個國家運送疫苗來提升自己的形象。
對于類似“疫苗外交”的炒作,中方已經(jīng)多次予以批駁,但一些西方人士就是不愿放棄狹隘偏見,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酸葡萄”心理。據(jù)彭博社報道,針對國際奧委會向中國購買疫苗的計劃引來人權活動人士批評,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12日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此事關乎人的安全和健康,不應摻入“疫苗在哪兒生產(chǎn)或發(fā)明”的問題。“唯一重要的問題是:疫苗是否有效并且沒有任何副作用?”13日,在巴林訪問的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接受媒體采訪,在被問到如何看待中國疫苗不在歐盟3月計劃推出的“疫苗護照”認可范圍內(nèi)時,武契奇表示,如果歐盟作出這樣的決定,只能說太不合理了。塞爾維亞會向所有接種了中國疫苗的人士敞開大門。
對中國疫苗受到眾多國家歡迎最不安的或許是美國。在上周五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首次領導人視頻峰會上,四國達成一致,將集合資金、生產(chǎn)和分銷能力,支持印度疫苗制造商到2022年底生產(chǎn)至少10億劑新冠疫苗,以提供給東南亞、太平洋(601099,股吧)島國及印度洋國家等。輿論紛紛將其解讀為“對抗中國”。法新社14日稱,出于對中國影響力日益增長的擔憂,美國總統(tǒng)拜登誓言重振聯(lián)盟。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稱,該計劃是一項“大規(guī)模的共同承諾”,并表示東南亞將是接種疫苗的優(yōu)先地區(qū)。
盡管美國很高調(diào),但該做法恰恰印證了它的自私!都~約時報》稱,在向有需要的國家捐贈多余疫苗的巨大壓力下,拜登采取行動,以另一種方式解決全球疫苗短缺問題。這種應對方式不會在未來幾個月冒著因出口疫苗而引發(fā)國內(nèi)政治反彈的風險,因為美國人要求注射疫苗。文章稱,拜登正面臨著全球健康倡導人士對他囤積疫苗的指控。拜登堅持美國人優(yōu)先,迄今為止拒絕作出任何具體承諾。
“美國不打算與其他國家分享疫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3日稱,政府官員表示,美國沒有計劃與其他國家分享阿斯利康疫苗庫存,盡管歐盟和其他國家表示,他們可以立即使用這些疫苗,而美國還在等待進一步的數(shù)據(jù)來批準該疫苗。即使沒有阿斯利康疫苗,美國也已與輝瑞、莫德納和強生等公司簽訂了足夠的疫苗合同。一些國際組織批評美國壟斷全球疫苗供應,把控有限的生產(chǎn)能力和原料。阿斯利康公司據(jù)報也勸說白宮考慮向歐盟提供其疫苗。但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說:“我們要確保我們有最大的靈活性,確保我們供大于求,過量準備……我們國家每天仍有1400人死亡,我們需要集中精力解決這個問題!
自拜登上任以來,歐美處于“蜜月期”。不過,因為美國囤積疫苗,德國主流媒體打破禁忌,猛批美國政府!懊绹鴥(yōu)先2.0”,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4日以此為題評論說,美國不想向歐盟出口疫苗,這是拜登政府倡導的全球合作嗎?這更讓人想到疫苗民族主義。《華盛頓郵報》13日稱,歐盟批準向其他國家出口數(shù)百萬劑疫苗,包括美國的鄰國墨西哥和加拿大,而拜登政府卻禁止向鄰國和歐盟出口疫苗,歐洲對此日益不滿。
“本國優(yōu)先”確實讓美國的疫苗接種快速進行。截至上周五,美國已接種超過1億劑新冠疫苗。這也讓美國媒體有了“驕傲”的資本。《華盛頓郵報》13日以“拜登承諾在夏天普及疫苗接種,這讓行動緩慢的歐洲更受挫折”為題稱,過去一年,歐洲人對美國應對疫情大流行的舉措一點也不羨慕。但這種情況可能正在開始改變。美國的疫苗接種與大西洋(600558,股吧)彼岸緩慢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在法國,只有約6.4%的人口接種了第一針疫苗。
德國、意大利的疫苗接種比例也差不多。供應不足、接種緩慢之際,歐洲又遇到新的麻煩。由于擔心阿斯利康疫苗可能導致接種者體內(nèi)出現(xiàn)“血凝”問題,意大利、丹麥、挪威等多個國家紛紛宣布暫停接種該疫苗。14日,愛爾蘭也宣布暫停阿斯利康疫苗的接種工作。
接種緩慢的情況下,歐洲多國又迎來疫情反彈。據(jù)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法國13日通報過去24小時內(nèi)有29759人確診,174人死亡。目前法國需要重癥監(jiān)護的感染者超過4000人,這是去年11月26日來新冠肺炎重癥住院者首次超過4000人。意大利超過一半地區(qū),包括其首都羅馬和金融中心米蘭,將從15日開始加強對商業(yè)和出行的限制。意大利政府上周五表示,即將到來的復活節(jié)周末期間,意大利將時隔一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行封鎖。在德國,羅伯特·科赫傳染病研究所表示,該國已迎來第三波疫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