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讀懂財經·消費組原創(chuàng)
作者 / 孫勇
編輯 / 武亞玲
2019年9月,在一次媒體交流會上,當被問及如何看待“打醬油”的海天市值已經超了萬科時,郁亮的回答是“我是服氣的。”
郁亮說這話,當然是本著謙虛的態(tài)度,但海天也確實讓人服氣。一年多過去,如今海天市值5535億,已是萬科的1.7倍,在一眾消費股里,也僅次于兩萬億的茅臺(600519)和一萬億的五糧液(000858)。其穩(wěn)定的業(yè)績增速、超高的ROE水平,引得無數投資機構“競折腰”。
海天的珠玉在前,也讓市場不由地對恒順醋業(yè)(600305,股吧)看高一線。邏輯看起來也很通順,海天是醬油老大,恒順是醋業(yè)一哥,既然都是調味品細分賽道上頂級玩家,恒順為何不能成為第二個海天?
然而,實際卻是另一番境地。市值上,目前恒順只有193億,跟海天差了28倍;營收上,2020年,海天227.92億,恒順20.14億,差了10倍;凈利潤上,海天64.03億,恒順3.15億,差了19倍。
事實上,二者雖表面相似,細看卻有諸多不同。其一,市場格局不同,規(guī)模上,醬油700億,醋170億,市占率上,海天20%,恒順7%;其二,渠道不同,餐飲渠道對于調味品至關重要,這方面,海天占比超60%,恒順只有15%;其三,管理水平不同,海天07年便已通過改制釋放出活力,恒順長期受累于國企體制。
這也是恒順成不了第二個海天的主要原因。
/ 01 /
同調料不同命,
“吃醋”天然不如“打醬油”
在調味品領域,醬油行業(yè)的海天和醋行業(yè)的恒順一直被拿來做比較。但無論是業(yè)績還是市值,不管從哪方面來看,海天都遠勝一籌。
當然,也不是恒順不努力,而是同調料不同命,醬油和醋的行業(yè)規(guī)模實在相差太大。
正所謂,大行業(yè)才能出大公司。
白酒之所以能跑出茅臺、五糧液這兩個萬億巨無霸,那是因為白酒行業(yè)本身擁有萬億規(guī)模作為支撐;乳制品之所以能跑出伊利、蒙牛、飛鶴這三家千億巨頭,那也是因為行業(yè)本身擁有2600億規(guī)模作為支撐。
而醬油這條賽道,雖不及白酒、乳制品這般寬闊,但空間也足夠龐大。
2019年,我國醬油產量近1000萬噸,是調味品領域的第一大品類,占比近40%。食醋產量約435萬噸,占比約17%,雖排名第二,但與醬油差距較大。
這也不難理解,醬油算得上是剛需中的剛需,但凡炒菜基本就得用,家家戶戶都離不開。而醋卻并沒有那么高的滲透率,雖然有些地方無醋不歡,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即便吃餃子、涼皮,也是滴醋不沾。
具體到企業(yè)上,2020年,海天的醬油銷量高達245.33萬噸,恒順的食醋銷量只有17.78萬噸。
從市場規(guī)模看,差距更大。2019年,醬油的市場規(guī)模約為700億,食醋只有170億左右。說白了,在矮個里拔出高個,放到高個堆里還是矮個。
除了市場空間,市場集中度則是決定行業(yè)能否跑出大公司的另一個關鍵。
比如,經過多年發(fā)展,我國乳制品行業(yè)已經形成了伊利、蒙牛的雙寡頭格局,白電行業(yè)則是美的、格力雙雄并立。這兩個行業(yè)市場集中度都很高,龍頭企業(yè)都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相對來說,我國調味品行業(yè)由于進入門檻較低,市場普遍較為分散。
即便是醬油行業(yè),2019年CR5也僅為30%左右。不過,憑借渠道及品牌優(yōu)勢,海天做到了近20%的市占率,排名行業(yè)第一,與排名二、三、四位的廚邦、美味鮮、李錦記等拉開了較大差距。
相比醬油,食醋行業(yè)的集中度更低,2019年CR5只有17%左右。雖然也是行業(yè)老大,但恒順的市占率只有7%左右,不僅難比海天,與排名第二、三、四位的紫林、水塔、海天(是的,海天也做醋,且已經排到了行業(yè)老四)也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
都是調味品細分品類,為什么食醋行業(yè)的集中度會明顯低于醬油?
其原因是,不同地方生產的醬油,口味差異性并不大,龍頭企業(yè)較易實現全國化擴張。2020年,海天來自東、西、南、北、中部地區(qū)的營收分別為44.83、26.92、41.24、56.76、46.55億,基本沒有盲點。
而不同地方生產的食醋,口味上卻存在較大的差異。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醋,不同地域的人往往有自己偏好的醋和風味,也因此,區(qū)域屬性在食醋行業(yè)尤為明顯。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鎮(zhèn)江香醋、山西老陳醋、四川保寧醋、福建永春老醋為代表的“四大名醋”割據一方的局面。
尤其是鎮(zhèn)江香醋和山西老陳醋,從叫法上就能感受到差別。前者以糯米為主要原料,口味上酸度適中、香而微甜,后者以高粱為主要原料,口味上突出一個酸字。關于誰是中國“醋都”?江蘇鎮(zhèn)江和山西清徐也一直爭論不休,各有說法?芍^是,一南一北,針鋒相對。
這樣的背景下,食醋龍頭企業(yè)很難實現全國化擴張。
作為鎮(zhèn)江香醋的代表,2020年恒順在其大本營江蘇所在的華東地區(qū),取得的營收為9.96億,占其總營收的半壁江山。而在山西老陳醋主導的華北地區(qū),僅取得了1.17億營收,占其總營收的比重尚不足6%。
相比醬油,醋是一門更難做的“味道”生意。這也決定了,同調料不同命,賣醋的比不過賣醬油的。
/ 02 /
恒順的擴張難題,
餐飲渠道始終缺位
除了行業(yè)層面的不同,對比海天和恒順,不得不提渠道。
調味品的渠道主要分為餐飲和零售。并且,餐飲明顯優(yōu)于零售。
一方面,餐飲用量更大。
過去10年多來,由于城鎮(zhèn)化率提升,導致生活節(jié)奏加快,我國居民外出就餐的比例越來越高,餐飲行業(yè)收入以每年超10%的增速迅速增長,目前規(guī)模已超4.6萬億。
與之對應的是,調味品餐飲渠道的消費量占比也呈緩慢提升之勢,零售渠道的占比則緩慢下降,目前二者的比重約為55:45。
另一方面,餐飲粘性更高。
為了保障菜品口味的穩(wěn)定,餐廳和廚師一般不會輕易更換調味品,甚至極端的情況下,某一品牌的調味品會貫穿廚師的整個做菜生涯。相對來說,調味品在零售渠道,并不具備這么強的不可替代性,更多時候,考驗的還是企業(yè)的營銷推廣能力。
可以說,能否在餐飲端打開局面,對于調味品企業(yè)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這正是海天的優(yōu)勢。由于發(fā)力較早且餐飲渠道易守難攻,目前海天在餐飲渠道的市占率約為25%,高于全渠道20%左右的水平。來自餐飲渠道的營收,占其總營收的比重,則高達60%。
但餐飲渠道卻是恒順的短板。相比醬油直接的提鮮增香作用,醋所代表的酸味的調配是一門學問,多一分容易酸,少一分味道不夠飽和,加上各地口味差異,恒順很難一醋打開餐飲端局面。
目前,恒順仍以零售渠道為主,來自餐飲渠道的營收占比僅為15%左右。
這導致,過去十年沒能分享到餐飲紅利的恒順營收增速明顯低于海天。在行業(yè)增速差不多的背景下,2011-2020年,海天的營收從60.91億增長到了227.92億,年復合增速為15.79%,恒順的營收僅從10.18億增長到了20.14億,年復合增速僅為7.88%。
重零售輕餐飲的渠道結構,也使得恒順在毛利率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凈利率明顯低于海天。2020年,海天的毛利率為42.17%,凈利率為28.12%,恒順的毛利率為40.76%,凈利率卻僅為15.89%。
原因之一便是以KA渠道為主的零售渠道,需要付出比餐飲渠道更高的銷售費用。2020年,恒順的銷售費用率為13.29%,比海天的10.93%高出2.36個百分點。
原因之二則是管理費用。2020年,恒順的管理費用率為8.73%,這是其近五年來最低的一年;海天的管理費用率則為4.71%,而這是其近五年來最高的一年?杉幢闳绱,恒順仍高出海天超4個百分點。
為何差距如此之大?這就要說一說二者的管理水平了。
/ 03 /
恒順的“內傷”,
管理能力長期掉隊
一般來說,當我們談論消費品時,提到最多的,往往是產品力、品牌力及渠道力,但管理水平同樣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行業(yè)格局未定或陷入困境之際。
過去20年,靠改革激發(fā)管理活力,從而改變發(fā)展軌跡的企業(yè)比比皆是。遠一點的有洋河,通過2002年和2006年的兩次改制,一舉締造了我國白酒史上最大的增長奇跡;近一點的有汾酒,2017年,李秋喜賭上“烏紗帽”簽訂“軍令狀”,這幾年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海天的崛起,更是與此密切相關。其在2007年完成二次改制后,成為全民營公司,以龐康、程雪為首的管理層合計持股近50%,2014年又對90多名核心骨干進行了股權激勵,整體推行高薪、高效、高責理念,從上到下,士氣高漲。這是其發(fā)展的源動力。
而本身基礎不錯,卻被“昏庸”管理縛住了手腳的企業(yè),也不在少數。典型如承德露露(000848,股吧),2006年萬向接手后,便提前停止了發(fā)育,完全沒有抓住植物蛋白飲料的黃金十年。
作為地方國企,管理層換了一茬又一茬,始終未進行任何股權激勵的恒順,長期受制于體制問題。
事實上,早在2001年,恒順便登陸了上交所,募資2.84億。這在當時,可是一筆比其10年凈利潤之和還要多的巨資。
不過,一夜暴富后的恒順并沒有及時做大主業(yè),反而一拍腦袋搞起了多元化。此后幾年,先后進軍光電產品、汽車貿易、房地產及建筑安裝工程等多個領域。可想而知,這些冒進大多慘淡收場。
相對來說,海天也一直在探索業(yè)務多元化,但無論是黃豆醬、蠔油還是醋,都與醬油主業(yè)協(xié)同,并未脫離調味品這個圈子。
2015年,恒順好不容易剝離完副業(yè),并完成了再融資,本以為就此一馬平川,然而,2016-2020年,其營收增速分別僅為10.87%、6.52%、9.87%、7.51%、9.94%。作為食醋行業(yè)老大,甚至還趕不上行業(yè)的平均增速,實在有點拿不出手。
當然,認識到自身問題的恒順,近年來也在謀求改革、尋求突破。
尤其是2020年初,董事會再次換屆后,在營銷體系和薪酬制度的重建上,恒順動作頗多,試圖以市場化的手段,激發(fā)內部活力。這也讓市場重新對恒順燃起了希望,整個2020年,其股價已翻倍有余。
這能助恒順更上層樓嗎?
答案還是肯定的。畢竟食醋行業(yè)仍以10%左右的增速穩(wěn)步擴容,市場集中度低。作為行業(yè)龍頭,恒順也有一定的品牌勢能。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在直接反應管理效率的人均創(chuàng)收和人均創(chuàng)利上,2020年,恒順分別僅為75.98萬、11.87萬,而海天分別高達376.23萬、105.69萬。二者差距仍然巨大。
對于恒順來說,成為第二個海天的路,無疑仍任重道遠。
本文來源讀懂財經,不代表節(jié)點財經觀點和立場。
節(jié)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jié)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節(jié)點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