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jié),是勞動者的休閑假期,還是表彰勞動者的光榮日,或者只是提醒大家對于勞動的尊重?至少對于某些朋友來說,勞動二字多少不是那么的時髦和體面,但是我要強調的是勞動是多么的基礎與重要。
這個時代的勞動一定帶有腦力勞動的特點,無論是學習電腦編程、抖音視頻,還是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庫,知識在現(xiàn)時代的供應與分享方式讓我們感受到了便利,也感受到了豐富,我們有學習的緊迫感,有的時候還有一種過度感。無疑的,信息技術與數(shù)據(jù)技術進一步幫助我們獲得便利掌握與運用知識的方法,同時減低我們獲得知識的成本。
與此同時我們同樣要對于需要使用身體四肢的體力勞動保持尊敬,因為僅僅知識可以讓我們成為接收終端,唯獨親自的實踐與操作,才讓我們成為檢驗、調整與豐富知識的主體,才讓我們的感官和理性與本來和我們有距離的知識融和沉浸并實現(xiàn)體悟超越。正如做一個優(yōu)秀的消費端游戲玩家不容易,但創(chuàng)造與開發(fā)這樣的游戲的創(chuàng)造者更為卓越:這個時代固然提供了知識消費的巨大便利,但對于這個時代的回饋和貢獻需要我們成為新知識的架構者與創(chuàng)設者。
我倡導T型知識模式,見識之橫與專業(yè)之豎構建出我們獨特的競爭力。我也要強調,在勞動的意義上,見識還是對于他人知識源的瀏覽,而專業(yè)才是我們獲得并構造自我知識競爭力的路徑。只是建立在見識基礎上的專業(yè)垂直,結合了我們選擇后的心甘情愿和持續(xù)累積后的突破銳氣,才讓我們的勞動具有自覺主義、長期主義、專業(yè)主義的風范與特色。
讓我們感謝那些勞動之師,他們賦予我們值得效仿的標桿與榜樣,讓我們看到了勞動的生動與可敬;也讓我們感謝那些勞動之友,是他們創(chuàng)造了我們可以消費的那么多資源;還讓我們感謝勞動的自己,我們是在勞動中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進步,是勞動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是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和增加者。
袁文回顧:
一口氣讀完印度血淚史,老慘了
直,是不是一種好的表達方式
隨行是一種快速的學習方法
謝謝您約翰,你提醒了中國人未來可知
青年,走出來,走進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