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個人所得稅(下稱“個稅”)匯算將于3月1日啟動,截至6月30日,但今天就可提前預約辦理。
為避免納稅人扎堆在3月初辦理個稅匯算,提升辦稅效率,2月16日國家稅務總局個人所得稅APP正式上線新功能——2021年綜合所得年度匯算申報預約。
如果納稅人需在3月1日至3月15日之間辦理年度匯算,可在2月16日至3月15日每天的早6點至晚22點登錄手機個人所得稅APP進行預約,選擇相應的預約日期,按日進行申報去年綜合所得年度匯算。如果沒有成功預約也不用急,3月16日之后無需預約可隨時在個稅APP上辦理。
此舉旨在避免產(chǎn)生辦稅擁堵,影響辦稅體驗。目前中國辦理個稅匯算納稅人中,95%以上的人通過個稅APP等線上申報。
中國自2019年實施個稅改革后,首次引入了綜合所得稅制,即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合并為綜合所得,采用統(tǒng)一的七檔超額累進稅率來按年計稅。由于不少納稅人當年預繳個稅,與最終匯算實際應納個稅可能存在出入,因此按慣例需要在第二年的3月至6月進行個稅匯算,多退少補。
根據(jù)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課題組《中國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的國際比較研究》一文,中國2019年和2020年參加個稅匯算總?cè)藬?shù)中,兩年平均約48.65%的人會獲得退稅,兩年平均退稅金額約582元。而實際補稅人數(shù)占匯算申報總?cè)藬?shù)比重在3%左右,其他人則既不補稅也不退稅。
對大多數(shù)參加個稅年度匯算的納稅人來說,退稅概率更大,這主要是此前一些個稅扣除額未充分享受。
比如,一些納稅人去年可能有子女教育、住房租金、住房貸款利息、贍養(yǎng)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未及時申報享受,則可以在年度匯算中申報,減少個稅應納稅額,可能少交個稅。
另外,大病醫(yī)療支出,只有年度結束,才能確切地知道全年支出金額,只能在年度匯算來補充享受扣除。
年度匯算后,納稅人如果存在退稅情形,在個稅APP上申報表的相應欄次勾選“申請退稅”并提交給主管稅務機關后,即完成了申請程序。稅務機關和國庫按規(guī)定履行必要的審核程序后即可辦理退稅,退稅款直達納稅人銀行賬戶。根據(jù)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研究,退稅時間一般在3-14天,平均為11.84天。
因此3月1日之后,存在退稅情形的納稅人不要忘了2021年個稅匯算申報。當然對于預繳稅額小于應納稅額,需要補稅的個人也需要進行個稅匯算申報。
補稅人群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在兩個以上單位任職受雇,預繳個稅時多扣稅。另一種則是在工資薪金外,存在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收入,匯總后實際適用稅率更高。
不過相當部分個人將豁免補稅。不久前財政部 稅務總局發(fā)文,延續(xù)了納稅人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或者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無需補稅政策。中國實際補稅率低,跟這一優(yōu)惠政策有關。
稅務總局提醒,對于年度匯算需補稅的納稅人,如在年度匯算期結束后未申報并補繳稅款,稅務部門將依法加收滯納金,并在其《個人所得稅納稅記錄》中予以標注。對于涉稅金額較大的,稅務部門將進行提示提醒,對提醒后未改正或者改正不到位的進行督促整改,對仍不改正或者改正不到位的進行約談警示,約談警示后仍不配合整改的依法立案稽查,對立案案件選擇部分情節(jié)嚴重、影響惡劣的進行公開曝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