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延風。圖片來源:東風集團官網
曾經歷任一汽集團董事長、東風汽車(600006)集團(二汽)董事長的竺延風,因任職年齡規(guī)定,正式去職。
這位38歲成為一汽集團董事長的“少帥”,在東風汽車集團擔任一把手7年后,為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畫上了一個句號。
竺延風大學畢業(yè)后在一汽熱電廠儀表車間做技術員,最終走向了央企掌舵人的崗位。
他在一汽的9年,完成了對生產夏利車型的天津汽車集團的兼并重組,主導了一汽與全球汽車巨頭豐田汽車的合作,并帶領紅旗不斷向上。
在東風的7年多,他在銷量下滑的“危機”中,為企業(yè)定下東方風起計劃,風神銷量重回10萬加、神龍汽車開始復興、電動化高端品牌嵐圖與猛士科技快速成長,半固態(tài)電池、氫燃料電池等技術也低調啟動。
直至竺延風去職,東風汽車集團已取得了一些成就,并繼續(xù)走向改革深水區(qū)。
從一汽熱電廠儀表車間技術員到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
竺延風生于1961年3月,身高接近180厘米的他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人。1983年在浙江大學化工系化工自動化及儀表專業(yè)畢業(yè)后,他加入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一汽),任熱電廠儀表車間技術員。
而后的20年里,他歷任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計量處技術科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1992年,他在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計量處研制科任副科長;1994年出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對外經濟貿易處處長兼一汽集團進出口公司經理;1997年,他正式出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兼一汽轎車(000800)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后兼任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1999年,38歲的竺延風正式被任命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常委、集團董事長。 也成為了一汽歷史上、中國大型國有企業(yè)中最年輕的掌舵人。
竺延風在任上,曾帶領一汽整體改革,關停效益不好的板塊、并購天津汽車,和全球汽車巨頭豐田汽車合作,使一汽成為中國第一個年銷百萬級車企。
在一汽集團取得一定成績后,竺延風于2007年離開一汽,走入仕途,一度任職吉林省委副書記。
2015年,竺延風再次回歸汽車產業(yè),被任命為東風汽車公司(2017年11月更名為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在東風汽車,竺延風又度過了7個年頭。
竺延風到達東風汽車集團時,或許也未曾想到企業(yè)已到山巔,接下來他將與東風一起迎來一段下山之路。
2015年,東風汽車整體銷量已經突破380萬輛,中法合資的神龍汽車年銷量突破70萬輛。自主品牌銷量達121.85萬輛,其中自主乘用車銷售78.12萬輛,自主商用車銷售43.73萬輛。
2016年、2017年,東風銷量分別達到427.67萬輛和412萬輛。但從2018年開始,東風汽車集團的銷量數據開始下滑。
作為國內資歷最老的汽車合資項目之一,神龍公司更是從2015年70萬輛高點,直接掉到了2020年的5.03萬輛。雖然這與產品線優(yōu)化、疫情等因素有關,但巨大的銷量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
汽車分析師凌然指出,東風汽車集團體量大、品牌多,或許是因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導致其在高峰后迅速下跌。竺延風作為“外來的和尚”,一開始也并不能非常好地控制東風汽車集團。
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東風汽車集團銷量僅為286.8萬輛,同比下降2.17%。
竺延風帶領東風走入改革深水區(qū),初見成效后仍需奮進
但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經歷了數個月的疫情停擺,竺延風似乎有了更多時間去思考東風汽車集團的未來,很快,東風汽車集團在2021年4月17日開啟了“東方風起”計劃。
根據計劃,東風公司開啟了向科技型企業(yè)的轉型,并提出了“為用戶提供優(yōu)質汽車產品和服務的卓越科技企業(yè)”成為東風公司全新的定位。企業(yè)也在研發(fā)投資、客戶服務、減碳減排等方面做了很多規(guī)劃。
如東風公司在研發(fā)投入上,“十四五”將增長到千億元級,其中,自主品牌研發(fā)投入強度不低于6%。到“十四五”末,再自主掌控2000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掌控率達到95%;要做到自主乘用車客戶滿意度進入行業(yè)TOP3,商用車客戶滿意度力爭位居行業(yè)TOP1;到2025年,商用車、自主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達到100萬,東風自主品牌規(guī)模進入行業(yè)TOP3等。
剛剛過去的2022年,東風汽車集團也在竺延風的帶領下,在改革中取得了切實的成績。
具體來看,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整體銷量達68.5萬輛,同比增長32%;高端新能源車品牌嵐圖汽車實現銷量19409輛,同比增長185.8%;東風風神品牌銷量突破19萬輛,同比增長58.4%;東風日產啟辰銷量10.09萬輛,同比增長24.6%。
新能源轉型上,東風公司全年銷售新能源汽車47萬輛,同比增長1.6倍。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售42.4萬輛,同比增長157.2%,新能源商用車銷售4.7萬輛,同比增長153.4%。
海外出口方面,東風公司整體出口汽車24萬輛,同比增長58%,創(chuàng)歷史新高。神龍汽車銷量也回暖,從低點的5萬輛,增長至13萬輛。
資金方面,東風品牌研發(fā)經費投入達8.8%,新增授權發(fā)明專利2357件,位居行業(yè)第一,實現自主乘用車關鍵核心技術掌控率達到80%。諸如半固態(tài)電池、氫燃料電池、IGBT芯片等核心技術也紛紛投產。
這些都是竺延風“東方風起”計劃的延伸。
2023年,東風汽車將帶來猛士科技的首款高端純電越野車。各子品牌也都有著豐富的車型規(guī)劃。
在迅速變化的中國汽車市場,東風汽車集團這樣大體量的企業(yè),或許更需要改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吧賻洝斌醚语L的故事告一段落,繼任者能否繼續(xù)推進東風汽車集團改革,完成銷量提升,仍需時間給出答案。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編輯 徐超
校對 付春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