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及“乙類乙管”階段防控工作重點。
我國疫情防控進入“乙類乙管”常態(tài)化防控階段
報告指出,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乙類乙管”常態(tài)化防控階段,要更加科學、精準、高效做好防控工作,圍繞保健康、防重癥,重點做好老年人、兒童、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疫情防控和醫(yī)療救治,推進疫苗迭代升級和新藥研制,切實保障群眾就醫(yī)用藥需求,守護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去年12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綜合組制定了《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對于新階段的防控工作方向進行了明確,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寫入指導原則。
方案中提到,主要防控措施從12個方面開展,涉及老年人疫苗接種、藥品及檢測試劑準備、醫(yī)療資源建設投入、核酸檢測策略、分級分類救治、重點人群服務、重點機構防控、農(nóng)村地區(qū)疫情防控、疫情監(jiān)測應對、個人防護、信息發(fā)布宣教、中外人員往來管理等。
從今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
老人、兒童、患基礎病群體為重點人群
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及三大群體,老年人、兒童、患基礎性疾病群體。
老年人是新冠感染的高危群體,進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是“乙類乙管”時期的重點工作之一。2月23日,國家疾控局監(jiān)測預警司司長楊峰介紹,以2022年底全國老年人專項摸底調查人口數(shù)為基數(shù)統(tǒng)計,接種覆蓋人數(shù)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種、加強免疫接種分別占符合接種時間間隔老年人群的96.6%、92.4%。
根據(jù)《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在第一劑次加強免疫接種基礎上,在感染高風險人群、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較嚴重基礎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要推動開展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
與老年人、兒童相關的養(yǎng)老機構、學校、學前教育機構,則列入新冠防控的重點機構。
根據(jù)《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防控指引》,養(yǎng)老機構內,機構工作人員每周開展2次全員核酸檢測,被照護人員每周開展2次核酸或抗原檢測;疫情流行期間,探視及其他需要進入機構者,需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及現(xiàn)場抗原檢測陰性結果。
學校內發(fā)生疫情后,及時采取減少人際接觸、強化個人防護、短期內實施中小學校線上教學、學前教育機構臨時關停等措施。
在醫(yī)療救治方面,需長期服藥的人員,不可擅自停藥,做好個人防護后去附近的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取藥,或經(jīng)醫(yī)生評估后開長期處方,減少就診次數(shù)。根據(j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重癥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對未達到重癥診斷標準,但是年齡>65歲、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種、合并較為嚴重慢性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可以按重癥病例管理。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白爽 校對 趙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