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紅包、歐美的小費中國人沒有給小費的習慣,卻有收紅包的傳統(tǒng);蛟S是泱泱大國,散碎銀兩不過癮,沒有大塊撒金銀的痛快,也就從簡了。就領(lǐng)受者而言,也覺得一點小意思,既不能一夜暴富,還有損尊嚴,拿了小費,好像自己是討吃要飯的一樣。一個不愿意給,一個不愿意要,小費在中國,就沒了市場。
倒是紅包,大行其道,“人無外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一個Big紅包,寄托著中國人發(fā)財致富的夢想。逢年過節(jié),長輩的紅包,對年少兒郎,是一筆不小的“外財”。上級每一次有紀念意義的重大事件,更少不了紅包。
有個笑話是這樣說的:某縣太爺?shù)姆蛉诉^生日,下屬為了巴結(jié)縣太爺,送了一只金老鼠,因為,縣太爺?shù)姆蛉藢偈蟆?h太爺見了金老鼠,喜笑顏開,然后叮囑下屬,老太太也要過生日了,屬相是牛。下屬聽完,暈倒。
最近,有一個新聞。當然,在中國,早已司空見慣,算不上新聞了——山西一個貧困縣的縣委書記,收了近千萬元的“紅包”,超過了該縣當年的財政收入。人常說“富可敵國”,該縣長雖不“敵國”,但足以敵縣。這個新聞,揭示了中國紅包的路線圖——紅包多是“劫不足而補有余”,自下而上,下級上貢上級。
小費源于何時,我未加考證。但,我覺得這種習慣,好。第一,小費是對服務(wù)滿意程度的最直接獎賞和對他人勞動的尊重。比如,去飯店,所付賬單是對飯菜質(zhì)量、就餐環(huán)境的報酬,付款之后,進了老板的腰包,和服務(wù)生沒有直接關(guān)系。小費卻是給服務(wù)生的,服務(wù)生得到的小費越多,他的服務(wù)就會越好,這樣的正反饋作用,于顧客、老板、服務(wù)生都有益,皆大歡喜。
第二,小費是對低收入人群的一種直接的轉(zhuǎn)移支付。從事服務(wù)行業(yè)的人群,受教育時間短,文化不高,有些來自邊遠山區(qū),也有在校學生,這些人的收入在社會中處于中下水平,甚至,他們還要擔負一個家庭的生活,經(jīng)濟狀況較差。此時,小費的意義就不只是對服務(wù)者勞動的獎賞,而是一種隱形的轉(zhuǎn)移支付——分擔了政府對于社會弱勢人群的救濟。比起捐錢捐物給某基金會,再由基金會轉(zhuǎn)發(fā)給貧困人群的方式,付小費要更直接,也更安全,因為,我們知道中國很多基金會都是“肥了自己”,沒有把錢用到真正需要救濟的人身上。
這是我的理念,且,我是知行合一的,想到、說到,也做到。因此,我是隨手給小費的。有時,反倒是接受小費的人,不習慣。前幾日,我的自行車車筐,壞了。換一個新的,要15元。我給了修車師傅16元。他說,是15元。我說,多余的一元是給你的小費。修車師傅說,這是他第一次收到小費。
近日,愛因斯坦的兩張親筆題字,以百萬美元的高價被拍賣。這兩張字條,其實,是愛因斯坦給服務(wù)生的小費。將近百年之后,小費變成了巨款。
1922年,愛因斯坦出訪日本參加國際會議,在日期間,一位郵遞員曾為愛因斯坦送信,可是,當時愛因斯坦沒有零錢付小費,又不想讓郵遞員空手離去,于是,給郵遞員留下了2張親筆題字,以示謝意。
其中,一張紙條是東京帝國酒店的便簽紙,愛因斯坦用德語寫道:“安靜簡樸的生活,比一味追求成功,能帶給人更大的愉悅,而后者則只會帶來無盡的煩擾!钡诙䦶堫}字,寫在一張白紙上,其上是列寧的名言:“只要有毅力,就會成功!
假如,處于社會高位的人,能夠秉著尊重勞動,尤其是尊重體力勞動的信念,“從我做起”,養(yǎng)成給“小費”的習慣,那些在城市中做最辛苦工作的“民工”的境遇就會有所改善。特別地,經(jīng)濟社會中,溝通全體民眾的紐帶,最有效的潤滑劑莫過于金錢!靶≠M”之妙還在于,它會誘發(fā)連鎖反應(yīng),當你把關(guān)愛以切實的、看得見的貨幣贈與他人的時候,終有一天,接受贈予的人會把這種贈與回饋給你,仿佛古代印第安人的魔法——“飛去來器”,這大概是一個良性社會的開始。
紅包和小費,好像無關(guān)宏旨,不過,我們不妨“夸大”一下其效用!靶≠M”的路徑是自上而下的,是由地位、階層、收入較高的人,不棄錙銖地贈予收入微薄、地位低下的民眾,涓涓細流,匯之成海,如果,每一個處于相對上位的人能將這種幫助,毫不吝惜地施與那些相對低位的人,那么由此形成的累積效應(yīng),或許可以大大削弱貧富差距,并緩解社會不同階層之間的隔膜心理。
紅包則是自下而上,由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階級進貢給擁有公共權(quán)力和資源的人,這就意味著,紅包之流行,必然帶來“馬太效應(yīng)”——強勢集團所得大大超出了其理應(yīng)所得,社會的貧富差距由此擴大,階層之間的對立和積怨由此加深。西方社會文明日進,民風漸淳,蓋由“小費”而起;中國社會古風不存,階層之間,相互割裂,紅包之盛行,或是一種原因。因此,棄“紅包”而改行“小費”,或許是拯救世風的一種可行嘗試。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詞兒寫得好,韋唯唱得更好。但是,如何實施呢?不能只在晚會上同唱一首歌,然后,座中泣下如雨吧。竊以為,只要把每個人的“一點愛”換成小費,社會良好風氣必定會蒸蒸日上。
因此,從現(xiàn)在起,給小費吧!
最新評論